“活著看奧運”的信念讓很多癌症患者頑強地走了五年、七年。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早就透露,
死亡的腫瘤病人有三成是活活“嚇”死的。
而70%~80%的腫瘤病人有心理障礙,
主要表現為抑鬱、焦慮、煩躁、恐懼等。
除了癌細胞,
心理因素正成為扼殺腫瘤病人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也就是說,
調整好心理因素是對抗癌症的首要工作。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理科教授岳文浩告訴記者,
人類疾病,
不僅表現為機體的生理機能障礙,
同時,
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應,
即精神狀態:如痛苦體驗、內心矛盾、對疾病的憂慮、對周圍環境的猜疑等。
這些反應必須借助精神療法,
予以解釋、說服、開導勸慰,
才能得以消除。
因此,
精神療法不僅是精神疾病的基本療法之一,
同時也是軀體疾病的一項重’要的輔助措施。
《素問》中早就指出:“精神不進,
志意不治,
病乃不愈。
”說明祖國醫學自古以來就極為重視精神治療。
《內經》提出說理開導式的精神療法,
主張以“告之以其敗,
語之與其善,
尋之與其便,
開之與其苦”的方式進行精神治療。
事實證明,
不僅有害的物質因素能造成各種各樣的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
有害的精神因素同樣也可以導致疾病;不僅藥物能治療疾病,
良好的精神因素和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於軀體的或精神的疾病常常也能起到治療或有助於康復的作用。
祖國醫學指出情志的過激可導致人體氣機失調而發生疾病。
喜怒哀樂的變化,
也即神經精神活動的變化;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活動(大腦皮質)產生精神活動,
精神活動不僅能夠改造自然,
適應社會,
而且反過來又調節人體各臟器的功能活動。
岳教授說:“他們這樣的癌症病人之所以能從疾病的厄運中死裡逃生,
靠的不是奇跡,
靠的是他們自己給予自己的一種精神療法。
有時候有些人,
只要活著的精神力量不垮,
就沒有什麼不幸能奈何得了他,
連死神也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