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麻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ué Má
【英文名】Root of Silverweed Cinquefoil
【別名】延壽果、鹿跑草、人參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entilla anserina L.
採收和儲藏:6-9月採挖, 除去雜質, 洗淨, 曬乾。
【原形態】蕨麻 多年生草本。 根向下延長, 在甘肅、青海、西藏, 根下部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 莖匍匐, 在節處生根, 常著地長出新植株, 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 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 開花時明顯叢生, 小葉6-11對, 對生或互生, 莖生葉很少或退化;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 有時脫落近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紡錘形、圓球形、圓柱形或不規則形, 微彎曲, 長0.5-3.5cm, 直徑2-7mm;表面棕褐色, 有縱皺紋。 質堅硬而脆, 斷面平坦, 類白色, 有黃白相間的同心環紋,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5列細胞, 棕黃色,栓內層明顯, 為2-3列類長方形細胞。 皮層寬廣, 占橫切面的絕大部分, 有環狀裂隙, 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韌皮部狹窄, 細胞多角形, 排列緊密;韌皮射線明顯。 形成層成環。 木質部次生構遷不發達, 初生構造發達, 呈星角排列的導管群壓縮在形成層內的兩個角隅處, 導管多角形;木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 髓小, 細胞多角形, 排列疏鬆。 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灰白色。 ①澱粉粒眾多, 多為單粒, 卵圓形或圓球形,
【化學成份】
1.風乾生藥含水分8.77%, 灰分3.09%(水溶性灰分0.50 %, 酸不溶性灰分2.51%), 還原糖2.79%, 蔗糖 l, 20%, 澱粉3.30%, 戊聚糖8.34%, 蛋白質6.19%, 鞣質10.76%, 粗纖維15.42%, 委陵菜貳(TormenLol)0.120%。 含脂質約2%, 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蠟醇(Cerylaleoko1)、廿九烷(Nonaeosane)。 除含上述鞣質、委陵莢威和黃酮類外, 不含生物鹼和皂甙。
2.全草中含氨、膽鹼、甜菜堿(Betaine)、組氨酸。 葉含楊梅樹皮素(Myrieetin), 無色飛燕草素(Leueodel-phinidin), (-)-表兒茶精〔(-)-Epieateehol], d-兒茶精(d一Cateehol)。
【藥理作用】
1.對平滑肌影響:含收縮及鬆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 但作用很弱。 鬆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 NH4的鹽類。
2.強心作用: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 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 與洋地黃有協同作用, 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性味】甘;苦;寒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 主脾虛泄瀉;病後貧血;營養不良;水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