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子和癤子怎么區分
疥子和癤子這兩種疾病是會有一定區分, 在發生以后患者都是會感覺到自己的皮膚疼痛難忍, 甚至是還會產生腫脹和化膿的情況, 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就會更加的多見, 必須要做好防護的工作, 要保持自己皮膚上面絕對的清潔衛生, 這樣才可以讓皮膚上面的患處好轉和痊愈速度變得更快些。
疥子表現為皮膚疼痛、腫脹, 里面充滿膿汁。 發生在毛囊由細菌感染引起時, 雖然有些人的鼻子帶有細菌, 但其感染源尚不清楚。 疥子一般發生在潮濕的部位, 如腋窩、腹股溝和頸背部等。 疥子開始為小的紅色腫塊, 逐漸變大, 里面充滿膿汁。 癥狀包括:1、疥子周圍疼痛、壓痛。 2、疥子頭為黃色或白色, 中間有膿汁。 大多數疥子都會出頭, 可由此排出膿汁, 個別的疥子由周圍的組織吸收。 大多2周內就可痊愈。 如果疥子要出頭了, 在疥子的表面涂上硫酸鎂藥膏,
不可捅疥子, 也不可擠疥子, 否則會引起感染擴散。 如果疥子2周內沒有愈合, 或是變大、疼痛, 或是復發, 請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醫生會開口服抗生素, 以消除感染。 有時醫生會在疥子上切開一個小口,
癤子, 夏天尤其多見, 俗稱“暑癤”。 中醫認為是毒侵入皮膚而發病, 屬于瘡瘍熱證, 所以又稱“熱癤”。 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 則稱為“疔瘡”。 癤子隨處都可發生, 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于顏面及手指、足趾。 癤子初起時如黃豆大或梅子大, 發紅, 發熱, 又腫又痛, 逐漸向四周擴大。
數天后, 在中央出現一個黃白色的小膿頭, 潰破出膿后就逐漸愈合。 但是往往這里好了那里又發, 頑固難愈;特別是當病人正氣虛弱, 或擠壓癤子, 還會引起“瘡瘍內陷”, “疔毒走黃”,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