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 經常聽到這種情況, 好好的一個人早晨一覺醒來, 半身麻木, 說話言語不清, 到醫院一檢查, 是“腦梗”;一天某人做完了手術康復得很好, 準備出院前的那天午飯後去趟廁所, 突然胸痛氣短, 摔倒在衛生間, 接著就不省人事, 專家會診考慮是術後“肺栓塞”。 這些場景有著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 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 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 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就導致腦梗, 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梗, 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裡會有血栓?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系統。 在正常情況下, 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以保證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動, 不會形成血栓。 但在特殊情況下, 如血流變緩、凝血因數病變、血管損傷時, 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 則會打破這種平衡, 使人處於“易栓狀態”。
在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 由於缺少水分和運動, 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 血液內的栓塊更易掛壁、沉積, 形成血栓。 又如, 當人體內血管受損後, 血栓開始自動形成來修復血管壁, 保護血液不再外流。 通過回饋機制調節血塊形成的速度和大小, 正常情況下, 當受損部位痊癒之後, 血塊降解並消失。 可當凝血因數病變或一些其他原因導致血塊形成過程出現問題時,
大多數血栓形成後、發病前, 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 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 血脂、血壓、心電圖、CT等一切都顯示指標正常。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問題越來越多。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是一種心律失常疾病, 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收縮功能, 此時在心房的角落容易有血栓沉積, 這些血栓可以隨時脫落, 順著血流進入大腦造成腦梗, 跑到腹部動脈, 造成腸壞死等嚴重後果。 但是公眾不瞭解房顫需要抗血栓治療, 等到發生栓塞, 一切都晚了。 因此建議房顫患者定期到血栓專家門診就診,
由於血栓在發病前極為隱蔽, 發病後症狀劇烈, 且大多是在安靜的情況下發病, 因此, 積極防範血栓發病非常重要。 對此, 我有以下幾點建議:首先, 要多運動, 瞭解血栓發病的相關知識。 其次, 長期坐飛機、火車、汽車等長途交通工具出行的人, 一定要注意在旅途中多活動腿, 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對於像空乘這樣需要長期站立的職業, 建議穿彈力襪, 以保護下肢血管。 最後, 建議一些血栓發病的高危群體, 如一些中老年人或者動過外科手術, 血管受過損傷的人群, 去醫院血栓與抗凝門診或者心血管專科做一次血栓相關的凝血因數異常篩查, 定期臨床檢測有無血栓形成,
已經患上血栓病的人群, 要在掌握血栓病常識的基礎上, 跟專科醫生保持密切的聯繫, 堅持按照醫生囑咐服用藥物或者其他治療, 並定時到專科醫生那裡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