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冬泳好處多 方法要科學

受訪專家:何忠傑,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中國中西醫結合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國家體育總局游泳中心公佈的一項資料顯示:目前, 我國冬泳會員人數近20萬, 全國冬泳愛好者幾十萬, 並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近些年來, 醫學界有人把冬泳作為一種醫治慢性病的手段, 諸如鎮靜、鎮痛、鎮咳、利尿作用等。 有研究表明, 冬泳能夠促使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加快, 有利於體內廢物和毒素排出體外。 同時, 人體內各種器官得到合理鍛煉, 除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外, 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

提高神經內分泌的調節作用, 活躍微循環。 經常冬泳的人不易患感冒, 對功能性心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病、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雖然冬泳有許多好處和巨大的健身價值, 但冬泳時既要接觸低氣溫和冷水的刺激, 又要在水中進行運動, 對人體的刺激非常大。 因此, 冬泳必須嚴格遵循科學的方法。 如果常年不做身體檢查, 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疾病情況不瞭解, 對冬泳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沒有準確把握, 或者運動量、運動方式不當, 不但不會帶來鍛煉的效果, 有時反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冬泳。 有嚴重疾病, 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腎病、肝病及糖尿病的患者;中耳炎、過敏性體質者、先天性心臟病人以及患有傳染性疾病或有開放性傷口的人和酗酒者都不宜參加冬泳;女性月經期也不應游泳,

否則有可能導致疾病突發或傷害身體;兒童由於正處於身體發育期, 參加冬泳要注意適量, 必須有成年人監護;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況特殊, 最好不要參加冬泳;患有精神障礙、癲癇等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於發病時缺乏自控能力也不適合冬泳。

科學冬泳要求人們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要適時體檢、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量力而行、確保安全。 冬泳要結伴而遊, 切勿獨泳, 防止發生意外無人救護。 入水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 讓身體逐漸入水, 使身體對水溫有一個過渡性適應, 避免太強的突然刺激而引發心血管意外的發生。

冬泳時泳友要保持合適的距離, 避免互相碰撞, 特別要防止冬泳時潛水和跳水。

冬泳的運動量要控制在安全有效的範圍內, 不要盲目跟別人攀比在水中的冬泳時間長度和游泳速度。 如果在水裡時間過短, 沒有經受充分的刺激, 就達不到鍛煉的效果。 一般來說, 剛下水時體溫迅速下降, 會感到發冷, 隨後皮膚發紅, 體溫開始回升, 感覺溫暖而舒適, 這時離水上岸, 一般會感到比較輕鬆適意。 如果繼續接受冷水刺激, 等到身體打寒戰、手腳發麻, 就已經是運動過量的表現, 這樣極容易損傷某些器官和組織。 冬泳前後絕對不要喝酒, 喝酒會加快皮膚的散熱, 容易受涼, 泳後加重心臟的負擔,

而且酒精也會影響神志, 容易發生危險。 冬泳後應注意保暖, 上岸後, 應用幹毛巾擦乾身體, 到身體發紅為止。 然後, 迅速穿好衣服, 慢跑或原地跳動, 直到體溫基本恢復。 冬泳後切忌馬上進入高溫的房間、烤火或者洗熱水澡。

冬泳常見意外的急救

冬泳常見的意外危險主要有皮膚劃傷、抽筋、溺水等。

皮膚劃傷:如傷口很小, 及時用乾淨毛巾包紮後去醫院做處理。 如傷口出血量大, 應於受傷部位上部用毛巾、手絹等適當紮緊, 減緩出血, 包紮傷口後, 儘快送醫院處理。

抽筋:發生小腿抽筋時, 一定不要慌張, 可以用仰泳姿勢仰臥水上, 用手扳住抽筋腿的大拇指, 用力向身體方向拉, 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腿的膝蓋上, 幫助膝關節伸直。

一次不行, 可連續做幾次, 可以緩解。 發生抽筋後, 下一次冬泳時往往容易習慣性抽筋, 應減少冬泳量以恢復。

溺水:發現有人溺水後應及時搶救上岸,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如果生命體征平穩, 要保持呼吸道通暢, 用手指清除口中雜物, 讓其呼吸道保持暢通。 以上情況均要同時呼叫120現場搶救。

在生命體征平穩下, 可根據適當體位元進行控水, 即把其喝入大量的水排出體外。 方法:搶救者一腿跪地, 另一腿屈起, 將溺水者俯放在屈起的大腿上, 顫動大腿或擠壓溺水者背部, 使呼吸道內積水傾出, 如果沒有水排出, 立即停止。 如果喝入的水量不大, 不必做控水。 然後立即送往醫療機構, 請醫師做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