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十大“未來食物”是什麼?
伴隨著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產品的問世, 人類社會的食物變得多種多樣。 各式各樣的菜式和不停地創新讓我們眼花繚亂。 香港大公網刊載未來十種食物, 材質奇特, 種植方式和食用方式也讓人咋舌。
水藻曲奇:水藻風乾後磨成“麵粉”, 用於制作曲奇及其他餅食。 水藻生長速度快, 能在高污染環境存活, 食物製品膽固醇含量亦較少。
超級稻米:基因改造稻米可提高產量及抗疫力, 近年出現的超級稻米更可抗旱及在貧瘠土壤生長, 確保產量不受天災影響。
海水種番茄:挪威正在約旦試驗抽取化淡海水, 用於溫室種植。 若技術成熟, 乾旱缺水的沙漠也有機會成為魚米之鄉。
昆蟲膏:昆蟲含有高蛋白, 甲蟲、蜜蜂及毛蟲是未被探索的營養來源。 聯合國最近建議可將昆蟲磨成富含蛋白質的糊狀, 混合其他食品食用。
蔬果變肉:大豆、蘑菇及豆腐早已用於製作肉類替代品。
食草: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如牛胃功能的機器, 將人類無法吸收的草轉化成可吸收營養, 進而生產食物。
假蛋:利用較便宜的蛋白粉取代真蛋白。
音樂增味:牛津大學科學家發現不同音樂類型可影響進食時的味覺, 提議用高頻鋼琴聲代替在食物中的砂糖, 令進食時美味不變, 食物卻變得更健康。
納米改造食品:納米科技可改變食物營餐成分, 在不影響味道前提下提升營養、減少有害物質及脂肪等。 薯條未來可能反而減少人體吸收的脂肪, 漢堡包則可降膽固醇。
食物藥丸:以目前科技來說, 人體未能有效吸收食物藥丸的營養成分。 但高營養食物膏已廣受運動員及營養不良者歡迎,
所以, 以上列出的十種“未來食物”是人類想像豐富的表現, 也是我們未來生活的必須品, 將是推動人類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