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怎么捏脊治療寶寶疾病

捏脊療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治病的方法。 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干和神經節, 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并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 從而防治多種疾病。

“捏脊”防冶小兒疾病

中醫認為, 通過提捏小兒脊柱兩旁的肌肉, 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 可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是最常用的治療小兒疾病的方法。 特別是對于睡眠不好、腸胃不好、遺尿等問題的孩子有著突出的治療效果。

由于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 督脈的兩側均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 督脈和膀胱經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 通過捏脊療法, 可以疏通經絡, 達到調整臟腑的作用。

不僅是小兒疾病, 成人也可以用捏脊來治療背部疾病。 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腰肌勞損, 功效更為顯著。 因為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來治療腰肌勞損, 著重刺激脾俞穴、胃俞穴、腎俞穴等背俞穴。

此外, 捏脊還可治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等癥狀。 對成年人臟腑虛弱、功能失調也有很好的療效。 如有皮膚破損, 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 不可使用本療法。 對于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慎用。

教你如何給寶寶“捏脊”

一般來說,

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捏脊, 療效較好。

1、讓寶寶俯臥于床上, 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寶寶后方, 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3、食指半屈, 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 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 向上捏起皮膚, 同時向上捻動。 兩手交替, 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 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后平肩的骨突部位), 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 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 再重復第一遍的動作兩遍, 共6遍。

5、最后用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 療效出現較晚的寶寶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年齡:捏脊療法適于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 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 不易提起, 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時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 捏脊前要露出整個背部, 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溫度: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 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 手部要溫暖, 手法宜輕柔、敏捷, 用力及速度要均等, 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時間: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 以3~5分鐘為宜。

手法:①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 以后逐漸加重, 使小兒慢慢適應。 ②要捏捻, 不可擰轉。 ③捻動推進時, 要直線向前, 不可歪斜。

禁忌: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 患有癤腫、皮膚病及發高燒時要暫停。

捏脊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

重要的是, 它不需要孩子承受任何痛苦, 可起到強身健康的作用, 所以說, 捏脊防治小兒疾病是小兒養生的首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