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耳朵大用處,常常按摩好處多,一學就會~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 耳朵在人身上不是孤立的, 耳廓與身體內臟、五官等存在經絡傳感的聯繫, 耳廓局部包含著整個人體的全部資訊, 是整體成比例的縮小, 因而刺激局部耳穴可以治療全身疾病。 實際上,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視耳好惡, 以知其性”的說法。
一身之氣貫於耳 觀耳即可知健康
中醫早就有通過觀察耳朵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鑒別病症的方法。 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 清代的《雜病源流犀燭》強調:“肺主氣, 一身之氣貫於耳。 ”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
正常人耳朵紅潤而有光澤, 這是先天腎精充足的表現;耳朵乾枯沒有光澤, 可能是由於機體腎精不足;耳朵顏色淡白者, 常表現為怕冷惡風, 手腳冰涼;耳朵紅腫者, 多是“上火”的表現, 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耳廓乾枯焦黑, 多發於傳染病後期或糖尿病;耳朵的某些局部呈點狀或片狀紅暈、暗紅、暗灰等, 則有可能是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表現。 當人體內臟或某系統發生病變時, 會通過經絡影響到耳部, 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壓痛敏感點, 局部皮膚出現變色, 或出現鱗屑、充血、丘疹等反應, 這些現象既可作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 又可刺激這些部位以防治疾病。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 望耳只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 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診斷疾病, 應當結合全身的其他表現。 四診合參, 必要時要結合相關的現代醫學檢查結果。 如果自己發現耳部有異常, 切不可盲目診斷, 懷疑自己得了某某病, 必要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避免杞人憂天、徒增煩惱。
按摩耳朵一學就會 持之以恆顯奇功
“一身之氣貫於耳”, 小小的耳朵上有多個穴位與全身經絡聯繫在一起, 對耳朵施以柔和正確的按摩, 手法用搓、擦、提、壓、捏、撚等都可以, 強度要適當, 只要長期堅持, 不僅能調節氣血, 還可以防病、保健、美容。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按摩耳朵的方法。
1
提拉耳垂法
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 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 自內向外提拉, 手法由輕到重, 牽拉的力量以不感到疼痛為限, 每次3分鐘~5分鐘。
2
手摩耳輪法
雙手握空拳, 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 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3
提拉耳尖法
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 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次~20次, 使局部發熱發紅。
4
搓彈雙耳法
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 再搓摩至發紅發熱。 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 再放鬆。 每天2次~3次, 每次20下。
5
雙手掩耳法
兩手掌掩兩耳廓, 手指托後腦殼, 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 可聽到“隆隆”之聲。
6
全耳按摩法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背面,反復按摩5次~6次。
此外,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有針對性地對耳朵上的某個具體部位進行按摩。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脹痛感,可輔助預防頭痛、頭暈等;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可清腦、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病。
本文內容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藥社主辦《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703) ,圖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中華中醫藥學會)
圖片製作:薑潔冰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背面,反復按摩5次~6次。
此外,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有針對性地對耳朵上的某個具體部位進行按摩。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脹痛感,可輔助預防頭痛、頭暈等;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可清腦、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病。
本文內容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藥社主辦《中醫健康養生》雜誌(201703) ,圖片為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中華中醫藥學會)
圖片製作:薑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