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糜爛性腳氣

一般患腳氣的人大多是由於真菌感染造成的腳底皮膚糜爛的狀況, 有腳氣的時候, 瘙癢難忍, 恨不得把整只腳都躲下來, 這主要是由於黴菌或者是寄生蟲在自己的腳趾間, 或者是腳底板下面。 建議平時多穿透氣性好的鞋子, 經常洗腳用溫水泡腳。 自己的鞋子襪子經常清洗放到太陽下暴曬。

糜爛型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黴菌)所引起的。 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透氣等都可誘發本病。 在所有的腳氣類型中糜爛型腳氣是最為多見的一種, 好發於第三與第四, 第四與第五趾間。 初起趾間潮濕, 浸漬發白, 乾涸脫屑後, 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或伴有裂口, 有奇癢, 易繼發感染。 此型足癬的致病菌尤喜在潮濕、溫暖的環境裡生長繁衍。 因而當其長期寄生於伴有多汗的趾間時, 易致表皮層皸裂, 並因濕潤浸漬而發白。 常見於足多汗或經常穿透氣性差的雨鞋、膠鞋的人,
角質貯水過多而浸漬發白。

主要危害

小小腳氣都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危害?

引發濕疹, 手足皸裂和疼痛:

首先, 由於真菌是外來的, 它在啃噬皮膚後破壞了皮膚最外的緻密保護層, 使皮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 加上真菌本身的代謝物的作用, 很容易引發濕疹, 出現水皰, 脫皮等症狀, 特別是傳染到手部的時候, 因手部經常受到化學物品的刺激, 很不容易治癒, 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 而在冬春季節, 還會因此引發手足皸裂, 輕者有明顯不適感, 嚴重者行走時伴有明顯疼痛。

破壞指趾甲, 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引起體癬、甲真菌病等:

當真菌啃完腳趾的皮膚後, 它會垂涎有豐富角蛋白的趾甲,

特別是當因穿鞋過緊等原因損傷了趾甲後, 它會很快鑽進去, 破壞指(趾)甲。 而當因搔抓等原因指甲上感染有真菌時就會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使真菌落腳生根, 繼續啃身體其他健康的皮膚, 同時排泄廢物引起炎症, 也就是體股癬等。 特別是身體素質較差或肥胖, 多汗, 多油的人很容易發生體股癬, 甚至大面積發生, 常與紅斑狼瘡等其他疾病相混淆。

引起腳臭:

腳臭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局部多汗和細菌真菌感染有關;許多人足部多汗, 當穿不透氣的鞋時, 汗水把局部皮膚的最外層角質層泡軟, 寄生在局部的細菌和真菌能分解皮膚代謝物, 產生難聞的惡臭, 分解汗液中的尿素產生刺鼻的氨, 加上汗液中含有的乳酸等本身有類似於優酪乳的味道, 幾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成了難聞的臭味, 特別是當腳在鞋子內捂了很長時間後, 腳臭的味道更重。

傳染他人, 成為疾病的傳染源:

患有腳氣的人是腳氣傳染的主要根源, 當腳落地時, 帶有真菌的皮屑就撒落在地板上,

拖鞋裡, 當另外一個人濕腳走過或粘上它時, 饑餓的真菌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飽餐和能安營紮寨的機會, 它表面有一層粘附物質就很容易搭上腳部。 引發他人或家人感染上腳氣或其他真菌病。 這也是許多家族中多人感染的根源。

預防常識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 汗腳要治療。 勤換鞋襪, 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 以吸水通氣。 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 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 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 要形成制度, 以防腳氣相互傳染。 [1]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一般選用純中藥藥物, 也可以選擇以下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 任選一種研末備用, 洗淨腳後撒於患處。 適用於糜爛型腳氣。

(2)苦參、白鮮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 蒼術、黃柏各15克, 每日煎洗

1-2次。 適用於水皰型腳氣或感染。

(3)白鳳仙花30克, 皂角30克, 花椒15克, 任選—種, 放入半斤醋內, 浸泡一天后, 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鐘。 連續治療7天。 適用於角化型腳氣。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 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藥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

(9)白醋500克濃縮至250克,加去皮大蒜頭、花椒各30克浸泡2天,用醋液浸泡患處,。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天1劑。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鐘。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藥水煎取汁,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 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鐘。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藥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

(9)白醋500克濃縮至250克,加去皮大蒜頭、花椒各30克浸泡2天,用醋液浸泡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