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夏季高發病 頭痛
謹防夏季高發病 頭痛
有些人一到夏季就經常發生頭痛, 原因是夏日氣溫攀高不下, 加之現代都市生活使人們投入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中, 頭痛, 已成為一種在暑期發病率極高的“都市病”。 有關資料顯示, 夏季的頭痛患者以白領工作者和女性居多。 隨著空調的普及, 室內外溫差大, 人們進出房間不注意調節溫度, 會加重頭痛的嚴重程度。 另外, 睡眠不足、精神疲勞、情緒激動、受涼感冒、生活不規律都可誘發頭痛。
霜淇淋頭痛
近年來, 因食用霜淇淋而引發頭痛不斷增多, 於是醫學界有了”霜淇淋頭痛”一說。
疰夏性頭痛
有些人一到夏季, 特別是在氣溫突升的初複和氣溫超過37℃的酷暑時段, 就會經常頭痛並伴有食欲不振、低熱和全身乏力。 人秋涼爽後就不治即愈。 這種頭痛稱作疰夏性頭痛, 是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 大多發生在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身上。 預防措施主要是注意_環境降溫, 保讓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以清淡為主, 多吃蔬菜、水果等。
缺水性頭痛
夏季氣溫常高於人體體溫, 因而汗液蒸發也多, 如不及時補充水分, 人體就容易脫水。 人體脫水後, 腦脊液也隨之減少, 顱骨和腦組織的間隙就會加大, 當體位變化.尤其是站立時,
偏頭痛
偏頭痛又稱血管性頭痛, 是因顱內、顱外血管發作性舒縮功能障礙所致。 疼痛可以是單側也可能是雙側, 疼痛發作時患者多伴有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有的患者頭痛出現前30分鐘左右有視覺症狀, 如有閃爍的暗點或者是“眼前冒金星”等。 為減少偏頭痛的發生, 夏季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傷暑性頭痛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貪圖涼爽將空調開得溫度很低, 室內外溫差太大, 一出家門不能適應, 炎暑反更易影響身體。 有些人在外界氣溫超過35℃的情況下, 光著膀子, 穿露背裝和吊帶衫, 皮膚反而會從外界吸收熱量, 體熱不容易散發。 結果引起中暑, 出現頭痛、高熟、疲軟乏力、心煩口渴、汗出不止、心慌心悸等。 預防措施主要是防暑降溫得當, 室內可以通過通風等方法降溫, 空調、風扇等不宜直吹, 外出要帶遮陽傘, 注意多喝水, 因為當環境溫度超過35℃的睛況下, 人體只有通過出汗散熱的方式才能降溫。
睡眠不足性頭痛
夏天白晝時間長, 悶熱的天氣也往往影啕人們的睡眠和休息,
為防止頭痛, 暑期高溫時尤其注意安排好有規律的作息時間;空調房間要保持空氣清新, 經常通風換氣;同時要避免高溫、強光和噪音。 一旦頭痛發生時應換一個陰涼、安靜的環境, 還可洗一個熱水澡, 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痛類藥物。
研究發現, 大多數偏頭病患者擅組織中的鎂含量較低,
警惕白血病
白血病, 俗稱“血癌”。 在很多人看來, 白血病基本等同於不治之症。 目前, 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 經過個體化治療後, 白血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還是很好的, 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獲得長期生存, 甚至治癒。
60%患者易出現貧血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疾病, 男性多於女性, 在兒童及35歲以下的人群中高發。 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 並進入外周血液, 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 根據白血病細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將白血病分為急性(幾個月)和慢性(數年)兩大類。
遺傳,空氣、水源、裝修污染……這些都是可能造成白血病高發的因素。臨床上,50%的白血病患者首發症狀為發熱,體溫達39~40℃以上。同時,60%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現蒼白、乏力、心悸、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以及鼻出血、齒齦出血、肝脾腫大、骨骼及關節疼痛。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由於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同時化療等因素亦導致粒細胞的缺乏,患者易發生嚴重的感染或敗血症。另外,治療白血病中的化療藥物、放療手段影響腸胃功能,甚至出現胃功能衰竭,患者的營養補充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用“細胞導彈”襲擊
偏方、秘藥,千萬別輕信。治療白血病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由於造血幹細胞移植一直受到骨髓配型和費用方面的制約,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聯合化療,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殖。
需要強調的是,在尋找不到匹配的供者情況下,可以採取DC—CIK細胞療法,在患者體外培養幹細胞,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直接殺傷白血病細胞,並且調節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這種方法療效不如異體移植,但安全性更高,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很強,能“瞄準”腫瘤細胞進行殺傷,且不傷及“無辜”,並避免排異反應。
目前,通過積極的化療、放療’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生物反應調節劑應用等聯合治療手段,已能使半數以上的患者能夠延長生存期,少數患者還能得到痊癒。
食療防癌是關鍵
白血病可治可防。生活中,孕婦不要過多地接觸x射線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線。不要濫用藥物,使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時要小心。從事以苯為化工原料生產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強勞動保護,環境污染和室內裝修也應得到注視。
飲食上,患者應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已經變質的食品;禁食生蒜、生蔥、生薑等刺激性食品;新鮮水果必須洗淨、削皮後再食用;一些油炸或比較堅硬的食物也應避免食用。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如動豌豆、黑豆、綠色蔬菜、大棗、紅糖、黑木耳、芝麻醬、蛋黃等。
病人食納不佳、消化不良時,可供給半流質或軟飯,並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另外,選擇品質好、易消化吸收的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質,如禽蛋、乳類、魚蝦、瘦肉、豆腐、豆漿等。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的蔬菜與瓜果,如菠萊、番茄、獼猴桃、檸檬、胡蘿蔔、南瓜等。
如何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4的人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又有70%以上的人最終會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所有糖尿病性心血管併發症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此病如能儘早地得到診斷和治療,患者的死亡率將大大降低,其預後也將有較大的改變。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呢?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以下三種症狀,就應考慮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
★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情況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伴有血壓升高的症狀。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卻恰恰相反,他們可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經常在早晨起床後或久蹲後起身時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昏厥等情況。研究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體位由臥位變為站位時,其收縮壓可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其舒張壓可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專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臟的調節功能下降、無法在人的體位急劇變化時進行自我調整,同時,也因為其體內的血糖水準長期過高,損害了其植物神經,使其調節血管的功能減弱造成的。
★休息時心率加快
正常人的心率都是在運動時加快,在休息時減慢。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則不然。此類患者常在休息時(即靜息狀態下)心率加快。他們在休息時的最快心率可達到每分鐘90次以上。同時,此類患者在休息時還可出現心悸、心慌、胸悶、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水準長期升高,使迷走神經功能受損、導致其心臟功能紊亂造成的。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率不是隨著他們進行活動或休息而增快或減慢。這種心率叫“固定心率”。出現“固定心率”也是心臟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
★可發生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人群。但是,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不會出現普通人常出現的胸前區呈“刀割樣”或“壓榨樣”劇烈疼痛的症狀,而是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感到輕微的不適。這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常伴有嚴重的神經病變(尤其是末梢神經病變),導致其身體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造成的。這種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此外,患者發病時的年齡較小也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特點之一。很多人都認為,心臟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其實,據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臟病時的年齡要比非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的年齡小5~10歲,尤其是一些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30多歲時就患上糖尿病性心臟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不管自己的年齡大小,都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即使沒有出現上述症狀,也應定期去醫院進行心臟功能的檢查(如做心電圖檢查等),以便對糖尿病性心臟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結語:空調也是誘發頭疼的一大因素,為了自己的健康,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不妨少開會空調。(文章原載於《養生月刊》《健康文摘》,刊期:2012.06,2012.07,作者:肖東,王東,郭開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遺傳,空氣、水源、裝修污染……這些都是可能造成白血病高發的因素。臨床上,50%的白血病患者首發症狀為發熱,體溫達39~40℃以上。同時,60%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現蒼白、乏力、心悸、呼吸困難等貧血症狀,以及鼻出血、齒齦出血、肝脾腫大、骨骼及關節疼痛。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由於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同時化療等因素亦導致粒細胞的缺乏,患者易發生嚴重的感染或敗血症。另外,治療白血病中的化療藥物、放療手段影響腸胃功能,甚至出現胃功能衰竭,患者的營養補充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用“細胞導彈”襲擊
偏方、秘藥,千萬別輕信。治療白血病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由於造血幹細胞移植一直受到骨髓配型和費用方面的制約,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聯合化療,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增殖。
需要強調的是,在尋找不到匹配的供者情況下,可以採取DC—CIK細胞療法,在患者體外培養幹細胞,通過自體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直接殺傷白血病細胞,並且調節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這種方法療效不如異體移植,但安全性更高,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很強,能“瞄準”腫瘤細胞進行殺傷,且不傷及“無辜”,並避免排異反應。
目前,通過積極的化療、放療’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生物反應調節劑應用等聯合治療手段,已能使半數以上的患者能夠延長生存期,少數患者還能得到痊癒。
食療防癌是關鍵
白血病可治可防。生活中,孕婦不要過多地接觸x射線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線。不要濫用藥物,使用氯黴素、細胞毒類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時要小心。從事以苯為化工原料生產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強勞動保護,環境污染和室內裝修也應得到注視。
飲食上,患者應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已經變質的食品;禁食生蒜、生蔥、生薑等刺激性食品;新鮮水果必須洗淨、削皮後再食用;一些油炸或比較堅硬的食物也應避免食用。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如動豌豆、黑豆、綠色蔬菜、大棗、紅糖、黑木耳、芝麻醬、蛋黃等。
病人食納不佳、消化不良時,可供給半流質或軟飯,並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另外,選擇品質好、易消化吸收的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質,如禽蛋、乳類、魚蝦、瘦肉、豆腐、豆漿等。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的蔬菜與瓜果,如菠萊、番茄、獼猴桃、檸檬、胡蘿蔔、南瓜等。
如何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據調查資料顯示,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4的人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又有70%以上的人最終會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所有糖尿病性心血管併發症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此病如能儘早地得到診斷和治療,患者的死亡率將大大降低,其預後也將有較大的改變。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呢?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若出現以下三種症狀,就應考慮患了糖尿病性心臟病。
★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一般情況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伴有血壓升高的症狀。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卻恰恰相反,他們可經常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即經常在早晨起床後或久蹲後起身時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昏厥等情況。研究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體位由臥位變為站位時,其收縮壓可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其舒張壓可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專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臟的調節功能下降、無法在人的體位急劇變化時進行自我調整,同時,也因為其體內的血糖水準長期過高,損害了其植物神經,使其調節血管的功能減弱造成的。
★休息時心率加快
正常人的心率都是在運動時加快,在休息時減慢。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則不然。此類患者常在休息時(即靜息狀態下)心率加快。他們在休息時的最快心率可達到每分鐘90次以上。同時,此類患者在休息時還可出現心悸、心慌、胸悶、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水準長期升高,使迷走神經功能受損、導致其心臟功能紊亂造成的。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其心率不是隨著他們進行活動或休息而增快或減慢。這種心率叫“固定心率”。出現“固定心率”也是心臟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
★可發生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人群。但是,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不會出現普通人常出現的胸前區呈“刀割樣”或“壓榨樣”劇烈疼痛的症狀,而是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感到輕微的不適。這是由於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常伴有嚴重的神經病變(尤其是末梢神經病變),導致其身體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造成的。這種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此外,患者發病時的年齡較小也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特點之一。很多人都認為,心臟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其實,據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臟病時的年齡要比非糖尿病患者患心臟病的年齡小5~10歲,尤其是一些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30多歲時就患上糖尿病性心臟病。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不管自己的年齡大小,都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即使沒有出現上述症狀,也應定期去醫院進行心臟功能的檢查(如做心電圖檢查等),以便對糖尿病性心臟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結語:空調也是誘發頭疼的一大因素,為了自己的健康,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不妨少開會空調。(文章原載於《養生月刊》《健康文摘》,刊期:2012.06,2012.07,作者:肖東,王東,郭開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