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水果、湯、茶 飯前還是飯後吃喝?掌握不好易傷身

飯後吃水果助消化, 飯後喝茶清清口腔……這些平時很多人都在飯後做的事情, 如果掌握不好, 很容易傷身。

吃水果:餐前一小時或餐後兩小時

傳統觀點認為, 飯後吃水果可幫助消化。 但近年來研究提出異議:飯後吃進的水果會被正餐中的食物阻滯在胃內, 停留時間過長將引起腹脹和便秘等症狀。 而且餐後立即吃水果會加重胰腺負擔, 使得餐後血糖更高。

因此, 科學的吃法是在飯後2~3小時或餐前1小時吃。 當然, 吃水果不要太任性, 也需控制量。

喝湯:餐前開胃湯餐後喝清湯

一般, 在外邊吃飯, 湯都是最後才上桌。

其實, 湯飯前飯後都可以喝, 主要看是什麼湯。

比如餐前就適合喝一些別太稀的菜湯或者蘑菇湯等, 湯中的菜和蘑菇也要吃一些, 小半碗即可, 稍微開開胃, 增加食欲, 而且還不會讓你接下來吃太多。

如果是飯後想喝點湯也可以, 不過儘量要選擇清淡的湯, 水湯類比如紫菜湯, 或者主食類的疙瘩湯也可以, 量也不宜多, 半碗就差不多, 覺得肚子舒服滿足就可以了, 不要“灌個水飽”, 否則會影響消化。

喝茶:淡茶餐前餐後都能喝

如果茶水太濃或喝得太多, 茶葉中的咖啡鹼、鞣酸會對胃腸產生刺激, 影響胃腸黏膜對鐵質的吸收, 從而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尤其是女性, 更要注意飯後不要喝濃茶。

而且, 飯後過度飲濃茶,

特別是腎虛體弱的人, 容易引起“茶醉”, 出現心慌、頭暈、四肢乏力、站立不穩等症狀。

當然, 茶水並不是飯前飯後一定不宜喝, 只是要注意茶水不要太濃, 也不要喝太多, 可以喝點清淡的花茶或者大麥茶等, 比喝高糖冷飲、可樂等要好很多。

小提示——細嚼慢嚥是不是越慢越好?

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但並不是越慢越好。 因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是要被人體吸收後來達到補充營養的目的,而負責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期,一般在十幾分鐘內,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濃度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更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吸收。 如果吃飯過慢,時間過長,超過消化酶的分泌高峰期反而會無法充分消化食物,不利於健康。

此外,用餐時間過長,膽汁會“分期分批”地進入腸內,如果膽汁數量不夠,可能不會充分消化脂肪,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導致肥胖。

細嚼慢嚥的正確方式

一般來說,一口食物在嘴裡至少經過20-30次咀嚼,才能充分被唾液充分混勻和融化,達到理想的消化效果,這樣的咀嚼方式最為健康。 此外,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每次用餐時間至少保持在15分鐘以上。

2.每次只吃一小口食物,不要過量,有利於食物在口中充分咀嚼。

3.選擇耐嚼或是纖維物質豐富的食物,讓細嚼慢嚥成為一種習慣。

4.吃飯時認真、專心,儘量不要看手機或電腦等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