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遊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Yóu Cǎo

【英文名】Herb of Clubhead Cutgrass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遊草和假稻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eersia hexandra Sw. 2.Leersia japonica makino[Leersia hexandra Sw.var.japonica (Makino) Keng f.]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 曬乾。

【原形態】1.稈下部伏臥地面或傾斜, 並於節處生根, 其節常具倒生微毛。 葉鞘光滑或粗糙, 上部者通常短於節間:葉舌膜質, 長1-2mm, 其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癒合;葉片扁平或卷折, 披針形, 粗糙, 長3-12cm, 寬約4-6mm。 圓錐花序卵形或矩圓形, 長5-10cm, 分枝較細, 具角棱, 長達4cm;小穗長3-4mm, 寬約1.5mm, 具短柄, 小穗含1花, 無芒;穎退化;外稃具5脈, 脊背與邊緣均具刺毛;內秀具3脈, 脊上有硬纖毛;雄蕊6, 花藥長約2.5mm。

穎果, 泛約2.5mm。 花、果期夏、秋季。 2.假稻 多年生草本。 稈下部伏臥地面, 節上可生線形而多分枝的鬚根, 上部向上斜升, 高達80cm, 其節密生倒氈地鞘通常短於節間, 粗糙或平滑;葉舌長1-3mm, 頂部截平, 基部兩側與葉鞘癒合;葉片扁平, 長5-15cm, 寬4-8mm, 粗糙, 下麵光滑。 圓錐花序長9-12cm;分枝光滑, 具角棱, 較壓扁, 直立或斜升, 長達6cm;小穗長4-6mm, 草綠色或帶紫色;外稃具5脈, 脊具刺毛, 內稃具3脈, 中脈也具刺毛;雄蕊6, 花藥長約3mm。 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 2.假稻生於水邊。

資源分佈:1. 2.假稻 分佈于華東、華中及河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平;辛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利濕;通絡止痛。 主感冒;頭痛身疼;瘧疾;白帶;下肢水腫;小便不利;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附方】①治瘧疾長久不愈: 遊草、寒經草、野煙頭。

煎服。 (《重慶草藥》)②治涼寒發燒身痛: 遊草、土地榆、馬蹄草。 煎服。 (《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白帶, 通經。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散寒解表, 利水除濕。 治四肢麻木。

3.《四川中藥志》:能散寒解表, 通經給。 治瘧疾, 感冒頭身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