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比世界上其他蒸餾酒工藝複雜, 風格特異, 就連原料和名稱也是五花八門的。 下面小編就請白酒專家給大家專業解讀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 獨具風格,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 我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 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 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 香氣馥鬱、純淨、溢香好, 餘香不盡;口味醇厚柔綿, 甘潤清冽, 酒體諧調, 回味悠久, 那爽口尾淨、變化無窮的優美味道, 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我國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 有67°、65°、62°之高。 度數這樣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罕見的。 近幾年, 國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數, 有不少較大的酒廠, 已試製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出現市場初期, 大多數消費者不太習慣, 飲用起來總覺著不夠味, “勁頭小”。 90年代初, 城市消費者已經開始習慣低度白酒, 在宴席上已經逐漸成為一個較好的品種了。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 建國後統稱白酒、白乾酒。 為什麼叫白酒、白乾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 白乾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 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白酒的名稱繁多。 有的以原料命名, 如:高粱酒、大麯酒、瓜幹酒等, 就是以高粱、大麯、瓜幹為原料生產出來的酒。 有的以產地命名, 如:茅臺、汾酒、景芝白乾、曲阜老窖、蘭陵大麯等。 有的以名人命名, 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 還有的按發酵、貯存時間長短命名, 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 二鍋頭、回龍酒等, 則又是以生產工藝的特點命名的。 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 現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 現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
我國白酒起源於何時, 眾說不一, 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 起源於詔代, 在唐代文獻中, 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 李肇(西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西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 不思身更入長安。 ”可見在唐代, 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 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複燒二次, 入珍貴異香, 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 然後入酒, 臘封, 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 取出用之。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 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 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 把蒸酒稱為燒鍋, 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 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 尚待考證。 故白酒起源唐代, 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 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 往來頻繁, 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 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 遠從印度傳入。 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 元時征西歐, 曾途經阿刺伯,
再一種說法, 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 自元時始創, 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 蒸令氣上, 用器承取滴露, 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 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 和曲釀甕中十日, 以甑蒸好, 其清如水, 味極濃烈, 蓋酒露也。 ”這段話, 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 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 故人以為可信。
中國白酒可謂源遠流長, 隨著與世界接軌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 中國白酒也正邁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