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泳池私造消毒氯水致9名顧客中毒 類似事件多發

泳池為何突然出現有毒氣體?泳池的安全操作究竟有沒有規範?健身會所和公共體育場所的安全如何保障?

違規製作消毒氯水致9名泳客中毒

位於上海寶山區的唯嘉健身會所6月27日晚9時許突然出現一股味道濃烈的刺激性氣體, 導致正在游泳的泳客出現咳嗽、噁心等中毒症狀。 7名成年人和2名小孩症狀較為嚴重。

據瞭解, 事發前曾有人在泳池邊打開了一個白色塑膠桶的蓋子, 隨即一股刺鼻的氣味迅速彌漫開來, 距離最近的幾位泳客當即暈倒, 正在深水區游泳的三人傷勢最重。 據泳客反映,

泳池一般會在晚上9點半清場後使用化學試劑進行消毒, 此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工作人員提前調配的某種消毒劑。

上海寶山警方6月28日介紹, 經初步調查, 上述事件系因唯嘉健身會所工作人員在泳池邊違規製作消毒氯水, 致游泳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化學性灼傷。

目前, 上海市衛生防疫、安監等多個部門已介入調查此次事件。 而事發的健身會所已經關門停業。

違規操作致事故安全管理引人憂

據一家體育俱樂部的泳池管理人員介紹, 一般泳池每天都使用消毒藥品進行消毒, 而消毒基本在開放前一小時和夜間清場後進行。 消毒的方法是用藥品兌水, 均勻地灑到池中。 調配消毒水一般要求在室外或者專門的房間內進行。

而事發的唯嘉健身會所相關管理人員介紹說, 該會所的泳池每天早上開放前、中午時分以及當日泳池清場後分別進行1次消毒, 對於消毒水的製作過程和水中氯的含量也有明確要求。 平時消毒水都在泳池附近的一間機房內進行, 但此次事故原因是臨時換了人, 來到泳池邊製作, 結果產生大量氯氣彌漫。

有泳客反映, 此次事故中調配消毒水的工作人員並非正式工作人員, 而是泳池教練, 而且在泳池尚未清場時就提前進行調配工作。

可見, 一連串的違規操作、有規不依, 是導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這樣的問題, 並非個例。

2009年8月9日, 南京市體育運動學校游泳池消毒劑洩漏, 導致20多名泳客中毒送醫院治療, 事後的事故原因分析披露,

事發當時也是工作人員在游泳高峰時段準備消毒, 而且沒有按規定用幹布擦乾有毒液體而是用水沖洗;

今年6月, 杭州市一家社區游泳池, 同樣是因為救生員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泳池消毒水的製作, 導致氯氣洩漏致人員中毒送醫。

“發生這樣的事件, 主要原因還是游泳館的相關制度不夠健全, 暴露的是管理方面的問題。 ”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余竹生說, “工作人員在什麼時間消毒, 消毒前應該檢查哪些情況, 這些都是需要有規範的程式。 如果制度完善、工作人員按章辦事, 這樣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

健身場所安全管理需敲響“警鐘”

專家指出,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市民對於健身的需求不斷提升,

而類似泳池中毒事件折射出的健身場所安全管理難題, 需敲響“警鐘”。

一是健身場所的“安全硬體”需強化, 包括安全防護設施和硬性的規章制度。 “一些健身場所設施老化, 通道、水管缺乏及時的檢修, 都可能出現安全問題, 而這些都應該是在其基本的規章制度範圍之內的。 ”餘竹生說, 這些規章制度不僅僅要對場館的設施規格、標準、安全性提出明確要求, 而且要對執行、維護和安全操作標準作出明確規定。

二是人員管理需強化規範、提高安全意識。 多次發生的安全事故中, 泳客和部分管理者均反映場館工作人員存在不規範操作行。 因此, 加強健身場所的員工培訓格外重要, 對於規章操作和失職的行為, 還應進行追懲。

三是公共體育場所應該建立應急回應方案和設施, 並加強公共宣傳和普及教育。 餘竹生指出, 此次上海泳池中毒事件中, 部分遊客未能及時、有效逃離毒氣彌漫區域, 而健身會所也沒有第一時間處置好受傷泳客的送醫等情況。 “健身場所應該有一套應急方案, 工作人員要了然於胸, 發生了意外事故要儘快、儘量減輕傷害。 而且, 健身場所應配備醫護人員, 可以在第一時間對意外情況進行救治。 而所有這些都應該公開、主動地向公眾和消費者進行宣傳、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