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養生 帶你走進賈母的養生世界(1)

目錄

第一章:老人養生學賈母

第二章:老年人常寫日記有利健康

第三章:老年養生保健遠離“五字”

編者按:老年人也算是社會的弱勢群體, 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工作就尤為的關鍵。 那麼, 老年人如何養生呢?在紅樓夢中, 許多年輕人因病去世, 卻只有賈母可以獨享長壽。 那麼, 賈母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呢?

老人養生學賈母

《紅樓夢》中刻畫的眾多人物, 幾乎個個命運多舛, 有的人從會吃飯起就吃藥, 吃飯沒有吃藥多;早夭的也不少, 秦可卿病死時, 不到20歲, 賈元春去世時, 也只有30歲。 黛玉、晴雯、迎春、王熙鳳都不得長壽。

惟有賈母——大觀園裡的“老祖宗”, 卻享年83歲。 不見她打拳做氣功, 吃這個液那種精, 卻是精神抖擻, 耳聰目明。 她的養生之道在哪裡?為何賈母能得享天年?讀遍全書, 也就不難發現她長壽的道理了。

賈母史太君是《紅樓夢》一書中著名的老壽星。 她原是侯門世家小姐, 後來成為賈家的創業人物——榮國公的兒媳婦, 是個見過世面, 享盡榮華富貴的人。 研究一下賈母的養生之道, 對於老年保建養生會很有裨益。

首先, 愛喝茶, 不貪食。

賈母鍾愛老君眉, 老君眉是貢品名茶, 非常珍稀, 產於洞庭湖君山島, 形似壽星白眉, 含吉祥增壽之意。 喝茶可以預防腫瘤, 因為茶裡面含有茶多酚、氟和茶甘寧。 這3種成分向作用是抗癌、固齒、提高血管韌性。

賈府裡的人都有飯後以茶漱口的習慣, 目的就是保護牙齒。 賈母平時想吃什麼都不多吃, 想睡就睡上一覺, 賈府不少山珍海味, 美食佳餚, 賈母不過略為嘗嘗, 她好喝茶吃粥, 喜甜爛之物, 以清淡為主, 如蓮子羹, 什麼糕什麼湯之類, 吩咐下人去做, 只是讓大家嘗個新, 自己吃得極少。 倒是劉姥姥帶來的瓜果蔬菜, 她情有獨鍾, 歡喜得不得了。 她吃得少, 少而精, 營養高, 易消化。 有時一頓也就半碗米粥, 兩口筍。

其次, 不孤獨。

賈母不喜孤獨, 常與眾晚輩同樂。 常言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年輕人血氣旺盛, 好奇心強, 充滿生機, 和他們在一起, 可使自己的情緒獲得良性調節, 不至於悶出病來。 賈母親近小輩, 從不擺老祖宗的架子, 她對人心平氣和,

從不發脾氣, 甚至連對寶玉挨打如此大事, 也不像王夫人那麼呼天搶地, 而是先把兒子賈政趕走, 一家子又親親熱熱說笑。

第三, 不找煩。

賈母的心理狀態特別好, 有一定的心理優勢, 而且能夠保持一貫的心理平衡。 賈母是大觀園裡的權威人物。 但從不見她擺架子, 亦不見她對錢或權有多看重;管事的鳳姐貪得無厭, 弄權使性;公子哥兒們一擲千金, 揮霍無度;其餘人等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 惟獨史太君不問財政, 無事一身輕, 樂得瀟灑, 逍遙自在, 給人和藹、樂觀的印象。 她出身世家, 見過世面, 享盡榮華富貴。 但她性情豁達, 即使在寧府被抄、兒孫被發配, 鳳姐寶玉雙雙染病的大廈將傾之際, 都能承受打擊, 冷靜處理, 她說:“你們別打量我是個享得富貴受不得窮的人!”大難當頭,

她叫人“開箱倒籠, 將做媳婦到如今積攢的東西都拿出來, 一一分派。 在她行將就木之時, 面對繁華將逝, 內心苦楚, 尚能調整心態, 平靜以對, 面帶笑容, 壽終正寢, 並不怨天尤人。

雖然時代不同, 生活環境不同, 賈母的養生之道, 對於今天的人們, 特別是老年人, 我想是很可以借鑒的。

老年人常寫日記有利健康

常人都知道, 日記, 就是人們按日對自己一天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所見所聞, 所曆所感而作的記錄。 大部分日記, 是作者在不準備發表的情況下寫的。 寫法無一定之規, 但日記特別鮮明地表現作者的個性, 採用第一人稱, 能直抒胸臆, 既可反省自己, 鞭策自己, 也能“發胸中之思,

做世俗之事”, 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但人們不一定會瞭解日記與人的健康還有著密切的關係, 特別是老年人, 常常寫寫日記, 隨意做一些記錄, 看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評評事件中的是非曲直, 不用太費心思, 又不使腦筋生銹, 動手用腦, 對心身健康有益無害。

對老年人來說, 尤其是在對老年人的心理治療中, “日記”療法效果很好。 所謂日記療法就是要求老年人每天只選一件自己感興趣或者自己生活中最愉快的事情, 把它寫在日記中。

譬如今天看了一條特別令人振奮的新聞電視節目, 或遇到一位多年未見到的老同學、老戰友、老同事, 吃到一種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好食品, 或買到了一件特別中意的用品、衣物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遇到憂鬱也可以在日記中自我排解, 自尋其樂, 增添生活樂趣。 當你寫過一段時間日記後, 反過來再去讀它, 那些愉快的“往事”, 就會激勵你更加蓬勃地投入到新生活中, 積極向上, 增加愉快的心情, 幸福著、快樂著、健康著。 日記不光自己看, 也可以給老伴或兒女們看, 能增進相互瞭解, 增強親情, 共用愉悅, 家庭和睦, 會有滋有味地度過晚年。 日記也可以給朋友看, 這不僅是排除孤獨、寂寞的好方法, 還能鍛煉老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加深朋友之間的瞭解, 增加友情。

有一對年過70的再婚老年夫妻, 他們倆人總是因為一些生活瑣事鬧矛盾, 後來朋友建議他們回去後經常寫日記, 寫他們各自每天最愉快的事及內心的感受, 然後雙方再交換著讀一讀。兩個月後,夫妻雙方增進瞭解,生活變得溫馨愉快起來。

還有一位失眠的老人,吃安眠藥也不能解決問題,十分苦惱。之後他聽從建議每天在睡覺前坐在被窩裡寫日記,而且不管品質如何,一定要寫夠2000字,他往往是寫到1000字左右就睡著了。

對於有些反應遲鈍、健忘、輕微癡呆的老人,則應該在早晨起來寫日記,回憶昨天的事情,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思考力,早晨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也是最好用的時候。

對於有些憂鬱的老人來說,在日記中寫現實中快樂的事情,就可以讓自己擺脫苦惱和一些不愉快的回憶,又擁有嶄新的一天,而快樂地生活著。

專家認為,寫日記,能促進“腦運動”,而不斷的腦運動可以直接促進腦健康,從而通過腦協調與控制全身的功能,防止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延緩中樞神經老化,帶動血液迴圈,使全身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促進人體健康。

老年養生保健遠離“五字”

摔:1/3老人都摔過

可能你正慢病纏身,或者你身體還算硬朗,但不論處於哪種情況,摔倒都是容易導致老人傷殘的危險因素。有資料顯示,65歲—80歲、8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發生跌倒的幾率分別高達30%和50%左右;加拿大一醫療服務中心2009年的資料也顯示,每年每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跌倒過,其中又有近半數不只跌倒一次,而且有近半數的人因跌倒而受傷,發生骨折幾率很高。

要規避這種風險,至少要從兩方面著手。其一是補充鈣和膠原類物質以強健肌肉和骨質,預防骨質疏鬆。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別是女性,可補充一些鈣劑。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佈置和房間設施的安排,去除屋裡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無障礙物,清除所有雜物。傢俱要固定妥當、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處安裝上適宜老人的扶手。傢俱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擺放的位置儘量方便適宜老人,諸如:桌子應比年輕人用的稍低些,以70―75釐米為宜;老人最好在床頭放一盞燈;通向衛生間的過道裝一盞夜燈;在床頭準備一個手電筒,也有應急功能。此外,一雙跟腳、防滑的軟幫鞋是老人的最佳選擇。

堵:腸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鬧心,人堵了,就是鬧病了。對於老人來說,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體中,最易堵的無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對於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軟、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團子就像是專門針對老人這些特點而設計的。然而,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難”,輕則胃不舒服,重則發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腸梗阻。尤其是晚飯,老年人最好別吃糯黏的食物,平時想吃時也要適可而止。當然,消化道通暢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要消除便秘,為此,老年人要做到適當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喝水,平時做做揉腹操,晚飯不要吃得過飽,飯後休息15分鐘到半小時再外出活動。

不僅身體通道會堵,心也會堵,老人堵了心,麻煩更大。不管是因為心情不快而大發脾氣,還是暗自生悶氣,都對身體無益。尤其是老人孤獨、自卑等負面情感更多,因而身體受情緒所累的問題也更突出。

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緒,子女要記得多噓寒問暖,老人自己也要學會調節: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把怒火扼殺在搖籃裡;有憤怒應及時適當表達,比如採用“幽默發脾氣法”,學會自我調侃。平時多參加社區活動,發展興趣愛好,也能防止壞心情找上門。

獨:不獨居、不孤獨

年輕人通常會很享受獨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卻最怕獨居一室的孤寂。這種沒人說話,沒人照顧,“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甚至媒體曝出“獨居老人去世個把月才被發現”的新聞,也已不算新鮮。

老年人的孤獨,源自他們各方面能力衰退後引發的不安全感。而要消減這一負面情緒,按照護航理論,他們應該獲得3個圈子的支援,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其他人。

現在有些年輕人覺得,父母退休後,在家吃喝不愁,平時還有不少娛樂愛好,過得很瀟灑,根本用不著自己總去關心。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項關於國民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喪偶老人來說,家人的關懷是最主要的;而對於老夫妻倆來說,由於有了相互間最基本的家人關懷,朋友的支持才相對凸顯出來。但無論如何,老朋友間的關心都無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外,年輕人更要“常回家看看”。看老人時,買些禮物沒問題,但千萬不能把它變成一種形式,平時給朋友禮物還總要附上一張卡片呢,給老人的怎麼能乾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禮物的同時,別忘了多聊兩句,說說過去的事,讓老人回憶起自己當年身強力壯、風華正茂的狀態,這對於幫他們找回自信、激發樂觀心態都非常有益。

另外,對於喪偶老人,最好不要讓他們獨居,如果不得已必須如此,也要提前給老人設置好聯繫家人、親朋、近鄰的電話快速鍵,並請周圍鄰居或社區物業人員多加探望。當然,最要緊的,是自己盡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藥檢查不能漏

心腦血管疾病纏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在300萬以上,其中,漏檢查、漏服藥、漏治療是主因。

很多人都覺得,有這些基礎疾病的老人應該忌生氣、忌著急,以防血壓升高,甚至因此導致猝死。其實,因此而發病的幾率並不是特別高,即便發病,也是因為血壓等指標本來就控制不到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其實是求“穩”,即用藥不能漏、監測不能漏、及時跟進病情調整治療不能漏。只要保證了以上前提,即便偶爾發發脾氣,著急一回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這在老年人身上比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屢見不鮮。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機體的適應性和自我調整能力也都比較差。因此一旦著涼感冒,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轉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煩的是,老人在被病原體感染、發炎後,其臨床體征通常表現不典型,多見精神倦怠,很難引起重視和注意,貽誤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此,老年人及其親屬應多瞭解一些老年病相關知識。如果老年人感覺渾身酸軟、無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時進行身體調理,如果是初發感冒,可以服用感冒沖劑、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些。如果經過調理後,情況還沒有改善,而且出現了咳嗽等症狀,就要儘早去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時節,應格外注意保健。”

除了上面重點提到的5個字外,老人還忌“猛”忌“急”。高芳堃指出,很多時候,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的老人,會因為急著起立,突然改變體位導致頭暈而摔倒,因此,老人起身時要緩要慢,幹活時用勁也不能過猛。

總結:老人最基本的養生法寶就是不生氣不找煩,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問題。另外,老年人寫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研究表明日記療法對於老年人很有效。趕緊嘗試吧。(文章原載於《養生月刊》,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高賢、梁占生,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然後雙方再交換著讀一讀。兩個月後,夫妻雙方增進瞭解,生活變得溫馨愉快起來。

還有一位失眠的老人,吃安眠藥也不能解決問題,十分苦惱。之後他聽從建議每天在睡覺前坐在被窩裡寫日記,而且不管品質如何,一定要寫夠2000字,他往往是寫到1000字左右就睡著了。

對於有些反應遲鈍、健忘、輕微癡呆的老人,則應該在早晨起來寫日記,回憶昨天的事情,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思考力,早晨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也是最好用的時候。

對於有些憂鬱的老人來說,在日記中寫現實中快樂的事情,就可以讓自己擺脫苦惱和一些不愉快的回憶,又擁有嶄新的一天,而快樂地生活著。

專家認為,寫日記,能促進“腦運動”,而不斷的腦運動可以直接促進腦健康,從而通過腦協調與控制全身的功能,防止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延緩中樞神經老化,帶動血液迴圈,使全身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促進人體健康。

老年養生保健遠離“五字”

摔:1/3老人都摔過

可能你正慢病纏身,或者你身體還算硬朗,但不論處於哪種情況,摔倒都是容易導致老人傷殘的危險因素。有資料顯示,65歲—80歲、8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發生跌倒的幾率分別高達30%和50%左右;加拿大一醫療服務中心2009年的資料也顯示,每年每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跌倒過,其中又有近半數不只跌倒一次,而且有近半數的人因跌倒而受傷,發生骨折幾率很高。

要規避這種風險,至少要從兩方面著手。其一是補充鈣和膠原類物質以強健肌肉和骨質,預防骨質疏鬆。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別是女性,可補充一些鈣劑。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佈置和房間設施的安排,去除屋裡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無障礙物,清除所有雜物。傢俱要固定妥當、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處安裝上適宜老人的扶手。傢俱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擺放的位置儘量方便適宜老人,諸如:桌子應比年輕人用的稍低些,以70―75釐米為宜;老人最好在床頭放一盞燈;通向衛生間的過道裝一盞夜燈;在床頭準備一個手電筒,也有應急功能。此外,一雙跟腳、防滑的軟幫鞋是老人的最佳選擇。

堵:腸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鬧心,人堵了,就是鬧病了。對於老人來說,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體中,最易堵的無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對於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軟、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團子就像是專門針對老人這些特點而設計的。然而,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難”,輕則胃不舒服,重則發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腸梗阻。尤其是晚飯,老年人最好別吃糯黏的食物,平時想吃時也要適可而止。當然,消化道通暢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要消除便秘,為此,老年人要做到適當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喝水,平時做做揉腹操,晚飯不要吃得過飽,飯後休息15分鐘到半小時再外出活動。

不僅身體通道會堵,心也會堵,老人堵了心,麻煩更大。不管是因為心情不快而大發脾氣,還是暗自生悶氣,都對身體無益。尤其是老人孤獨、自卑等負面情感更多,因而身體受情緒所累的問題也更突出。

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緒,子女要記得多噓寒問暖,老人自己也要學會調節:遇到問題及時溝通,把怒火扼殺在搖籃裡;有憤怒應及時適當表達,比如採用“幽默發脾氣法”,學會自我調侃。平時多參加社區活動,發展興趣愛好,也能防止壞心情找上門。

獨:不獨居、不孤獨

年輕人通常會很享受獨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卻最怕獨居一室的孤寂。這種沒人說話,沒人照顧,“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甚至媒體曝出“獨居老人去世個把月才被發現”的新聞,也已不算新鮮。

老年人的孤獨,源自他們各方面能力衰退後引發的不安全感。而要消減這一負面情緒,按照護航理論,他們應該獲得3個圈子的支援,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其他人。

現在有些年輕人覺得,父母退休後,在家吃喝不愁,平時還有不少娛樂愛好,過得很瀟灑,根本用不著自己總去關心。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項關於國民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喪偶老人來說,家人的關懷是最主要的;而對於老夫妻倆來說,由於有了相互間最基本的家人關懷,朋友的支持才相對凸顯出來。但無論如何,老朋友間的關心都無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外,年輕人更要“常回家看看”。看老人時,買些禮物沒問題,但千萬不能把它變成一種形式,平時給朋友禮物還總要附上一張卡片呢,給老人的怎麼能乾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禮物的同時,別忘了多聊兩句,說說過去的事,讓老人回憶起自己當年身強力壯、風華正茂的狀態,這對於幫他們找回自信、激發樂觀心態都非常有益。

另外,對於喪偶老人,最好不要讓他們獨居,如果不得已必須如此,也要提前給老人設置好聯繫家人、親朋、近鄰的電話快速鍵,並請周圍鄰居或社區物業人員多加探望。當然,最要緊的,是自己盡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藥檢查不能漏

心腦血管疾病纏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在300萬以上,其中,漏檢查、漏服藥、漏治療是主因。

很多人都覺得,有這些基礎疾病的老人應該忌生氣、忌著急,以防血壓升高,甚至因此導致猝死。其實,因此而發病的幾率並不是特別高,即便發病,也是因為血壓等指標本來就控制不到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其實是求“穩”,即用藥不能漏、監測不能漏、及時跟進病情調整治療不能漏。只要保證了以上前提,即便偶爾發發脾氣,著急一回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這在老年人身上比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屢見不鮮。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機體的適應性和自我調整能力也都比較差。因此一旦著涼感冒,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轉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煩的是,老人在被病原體感染、發炎後,其臨床體征通常表現不典型,多見精神倦怠,很難引起重視和注意,貽誤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此,老年人及其親屬應多瞭解一些老年病相關知識。如果老年人感覺渾身酸軟、無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時進行身體調理,如果是初發感冒,可以服用感冒沖劑、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些。如果經過調理後,情況還沒有改善,而且出現了咳嗽等症狀,就要儘早去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時節,應格外注意保健。”

除了上面重點提到的5個字外,老人還忌“猛”忌“急”。高芳堃指出,很多時候,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的老人,會因為急著起立,突然改變體位導致頭暈而摔倒,因此,老人起身時要緩要慢,幹活時用勁也不能過猛。

總結:老人最基本的養生法寶就是不生氣不找煩,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問題。另外,老年人寫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研究表明日記療法對於老年人很有效。趕緊嘗試吧。(文章原載於《養生月刊》,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高賢、梁占生,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