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商陸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Shānɡ Lù

【別名】蕩根、夜呼(《本經》), 當陸(《本草經集注》), 白昌(《開寶本草》), 章柳根(《本草圖經》), 見腫消、山蘿蔔(《分類草藥性》), 水蘿蔔(《中國藥植志》), 白母雞、長不老(《南京民間藥草》), 濕蘿蔔(《貴州民間方藥集》), 狗頭三七(《藥材資料彙編》), 抓消腫、牛蘿蔔、春牛頭(《四川中藥志》), 下山虎、牛大黃(《湖南藥物志》), 野蘿蔔(《中草藥通訊》(1):13, 1973)。

【來源】為商陸科植物商陸的根。 秋、冬或春季均可採收。 挖取後, 除去莖葉、鬚根及泥土, 洗淨, 橫切或縱切成片塊, 曬乾或陰乾。

【性味】

苦, 寒, 有毒。

①《本經》:味辛, 平。

②《別錄》:酸, 有毒。

③《綱目》:苦, 寒。

【歸經】

入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

通二便,

瀉水, 散結。 治水腫, 脹滿, 腳氣, 喉痹, 癰腫, 惡瘡。

①《本經》:主水脹, 疝瘕, 痹;熨除癰腫。

②《別錄》:療胸中邪氣, 水腫, 痿痹, 腹滿洪直, 疏五臟, 散水氣。

③《藥性論》:能瀉十種水病;喉痹不通, 薄切醋熬, 喉腫處外薄之瘥。

④《日華子本草》:通大小腸, 瀉蠱毒, 墮胎, 熁腫毒, 敷惡瘡。

⑤《醫林纂要》:磨塗瘡癬, 殺蟲。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錢;或入散劑。 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