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風濕與痛風有什么區別

痛風是一種會給人的關節、肌肉等部位帶來極大的痛苦的疾病, 也是困擾著很多人的健康問題之一。 而風濕也是一種會給患者帶來關節疼痛等癥狀的疾病。 由于兩種疾病的癥狀有相似之處, 因此很多人都分不清風濕與痛風。 下面, 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風濕以及痛風的區別!

一、痛風簡介

痛風是一個遺傳性相關性疾病, 有家族史, 近年來發病率有所增加。 為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以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的炎性變化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當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產生過多, 超過腎臟排泄能力時, 尿酸即在血液及組織內積聚, 形成“痛風”。 在急性發作期常表現關節疼痛、紅腫, 很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是指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 主要影響身體的結締組織, 可能是免疫系統損傷造成的。 中醫認為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

閉阻經脈引起的。

二、風濕簡介

在現代醫學并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疾病, 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 包括:滑囊炎、強直性脊柱炎、粘附性肩囊炎、骨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性風濕病、紅斑狼瘡、巨細胞性動脈炎、多發性肌炎、腱鞘炎、纖維肌痛、炎性腸病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等。

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中有許多種草藥用于治療風濕病, 現代醫學對上述各種疾病分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三、風濕與痛風的區別

這兩種病癥雖然都會導致關節疼痛, 但是風濕病主要是膝關節、肩關節、腰等大關節疼痛,

與天氣變化聯系明顯, 臨床檢驗表現為風濕指標偏高, 血沉高;痛風則表現為大腳趾痛, 經常在半夜發作, 腳不著地, 一般會出現紅腫熱痛, 與氣候沒有太大的聯系, 臨床檢驗表現為血尿酸濃度高痛風幾乎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 常表現夜間突然發作劇烈疼痛, 多以急性關節炎, 呈紅、腫、痛開始, 72小時達到頂峰, 一兩周可自行消失, 數年再發作。 當吃含嘌呤多的飲食, 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酵母、煙、酒等, 高尿酸在血液和組織內積聚易形成痛風石, 多見趾骨關節周圍, 亦可形成腎結石等。 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是與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多見于青少年, 多發作于關節受風濕之后, 常表現在大關節,
如膝蓋、踝、肘、腕等關節的游走性關節炎, 心肌及瓣膜同時損傷, 也就是這個病可同時表現“舔關節、咬心臟”。 兩者的治療皆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