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幾種水銀陷阱 還須提防小心
汞通稱水銀, 常溫下是銀白色液體, 能溶解金、銀等多種金屬, 汞和它的大多數化合物都有毒, 無論保溫壺瓶膽, 溫度計還是電池都有水銀危險, 甚至空氣也可以傳播。
歐盟委員會最近做出決定, 從2005年起的4年內, 讓水銀溫度計從歐洲市場上消失。 本報日前對此進行報導後, 接到許多讀者的電話。
他們紛紛詢問, 除了水銀溫度計外, 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品含汞, 該如何避免它們帶來的健康危害?我們請專家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uploads/20140711/E5078A50F9E8.jpg)
汞通稱水銀, 常溫下是銀白色液體, 能溶解金、銀等多種金屬, 汞和它的大多數化合物都有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研究所主任郝鳳桐告訴記者, 生活中除了水銀溫度計外, 很多用品中都含有不同數量的汞, 我們應該瞭解並避免它們可能帶來的傷害。
郝鳳桐指出, 水銀是常溫下惟一呈液態的金屬,
雖然少量吸入它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危害, 但長期大量吸入, 則會造成汞中毒。 他說, 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毒有腹痛、腹瀉、血尿等症狀;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口腔發炎、肌肉震顫和精神失常等。
![](/uploads/20140711/A689FF73BDD8.jpg)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有不少用品與水銀有關。 比如, 各類螢光燈中都含有水銀;一些暖水瓶為了減少熱輻射, 外壁塗有水銀;早期的鏡子背面塗有水銀;電腦顯示器等電子產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銀;氧化汞還被用作電池的陽極, 如果長時間不使用, 電池裡所含的酸、堿等腐蝕性物質就會破壞外壁, 導致汞洩漏……郝鳳桐提醒大家, 如果不小心弄破了以上物品, 處理時一定要小心, 不要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傾倒。 否則, 水銀會進入水體、土壤中, 通過食物鏈, 最終會危害到人類健康。
郝鳳桐說, 含有水銀的用品一旦被打破, 水銀會形成球體滾落。
由於水銀在常溫下即可蒸發成氣態, 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 引起中毒, 所以, 處理散落在地的水銀時最好帶上口罩。
瀋陽市第九人民醫院中毒科副主任醫師孔祥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含有水銀的用品打碎後, 如果大人看管不善, 小孩子有可能誤吞下去。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 不要驚慌。
![](/uploads/20140711/3949EE65BB38.jpg)
一般來說, 生活用品含的大多是金屬汞, 而且含量很少, 即使進入體內也不會被消化道吸收, 少則幾小時, 多則十幾小時, 即可從糞便中排出。
如果誤吞水銀的量較大, 可以口服牛奶或蛋清, 使其中的蛋白質和水銀結合, 保護胃黏膜。 如果傷口碰到水銀, 則應到醫院中毒防治科進行檢查, 出現中毒現象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