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鹿血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Lù Xuè

【英文名】Deer Blood, Sika blood, Red Deer blood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血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宰鹿或鋸鹿茸時取血, 涼穎後, 風乾成紫棕色塊片狀即成。

【性味】味甘;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養血益精;止血;止帶。 主精血不足;腰痛;陽痿遺精;血虛心悸;失眠;肺痰吐血;鼻衄;崩漏帶下;癰腫折傷

【用法用量】內服:酒調, 3-6g ;或入丸、散。

【附方】①調血脈, 止腰痛:鹿血, 滾酒調, 熱服, (《本草新編》)②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 研細兌酒服。 (《四川中藥志》)③治鼻血時作:千鹿血, 炒枯, 將酒淬熏二、三次, 仍用酒淬半懷和服之。

(《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