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腸子裡面有息肉

腸子這是人體體內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 其承擔著水、食物亦或者是排泄物等等物質的運輸工作, 對於人體的作用很大。 然而腸子也是比較脆弱的一個器官比較容易出現有一些疾病, 結腸息肉就是很常見的一種。 當人體出現有結腸息肉對於人體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需要人們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處理,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腸子裡面有息肉該怎麼辦。

一、結直腸息肉的治療原則

息肉的治療原則, 應從以下方面考慮。

1.組織學類型增生性, 錯構瘤性和淋巴性息肉雖常為多發性, 但很少有惡變傾向, 盡可能採用經內鏡下摘除。 管狀腺瘤惡變率低, 宜行經肛或內鏡下腫瘤摘除。 廣基絨毛狀腺瘤惡變率高, 宜手術切除治療。

2.息肉的大小直徑在1.0cm以下的息肉, 內窺鏡摘除較易完成;直徑大於4.0cm時, 應採用不同徑路的手術切除。

3.息肉的形狀帶蒂息肉易於經內窺鏡摘除。

平坦/彌漫性生長或浸潤性的病變, 以及大的無蒂息肉, 多為絨毛狀腺瘤或癌, 應行手術切除。

4.息肉的數目多個結腸息肉, 如50個以上, 可能為息肉綜合征, 應先取1枚或數枚息肉行組織學檢查, 然後再確定治療方案。

5.病灶部位左半結腸息肉檢出率相對較高, 且多為惡性變的腺瘤, 故應及時切除。 由於肛門功能的特殊需要, 對直腸息肉或累及直腸的息肉病的治療, 病灶的部位對術式選擇具有一定的影響。 如在處理結腸較大的絨毛狀腺瘤時, 宜行腸段切除, 而在處理直腸內此類病變時, 如其他因素允許, 應首先考慮經肛腫瘤切除術。

二、癌變息肉的處理

經內窺鏡咬取組織學證實腺瘤己癌變時, 只要可能(除非為難以經內窺鏡完整摘除或己確診為浸潤癌者), 應將整個息肉摘除行組織學檢查, 以供病理醫師向臨床提供完整的組織學資料, 因僅以息肉的某一部分活檢資料而行創傷較大的外科治療是盲目的, 尤其是腫瘤位於直腸而治療直接關係到肛門功能的情況下,

更是如此。 冰凍切片協助立即做出治療決定。

正確的病理學診斷對決定息肉癌變的治療至關重要。 因此, 外科醫師需和內窺鏡, 病理醫師密切配合, 肯定腺瘤是否完全切除, 瞭解其大小、病理分類、組織學類型、癌細胞的分化程度、浸潤的深度、切緣是否有癌、淋巴管和靜脈有無浸潤, 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 決定治療方案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一)癌的浸潤深度

局限在粘膜內的原位癌, 不具有轉移能力, 如己進行完整的腺瘤切除, 則不需再行切除術。 己浸潤到粘膜肌層的浸潤性癌, 廣基者應行包括第1站淋巴結在內的腸切除術。 有蒂者如癌己到切緣, 即有癌殘留的危險性, 必須進行腸切除術, 否則須觀察隨訪。 Cooper在決定是否行進一步手術治療時, 強調蒂長度的意義, 他將息肉蒂分為長蒂(≥3cm)、短蒂(<3mm=和無蒂。 資料顯示:癌變局限在長蒂、短蒂息肉的頭部者, 無淋巴結轉移和局部復發;癌變在切緣的短蒂息肉或近切緣的無蒂息肉者, 有6/24(25%)的轉移或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