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藥的7個常見術語
文火、武火
慢火煎謂之文火, 急火煎謂之武文。 前人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蕩, 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說。 一般煎藥先武后文, 即開始用武火, 煎沸後用文火。 如《本草綱目》載 先武后文, 如法服之, 未有不效者。
先煎
介殼類、礦石類藥物, 因質堅而難煎出味, 應打碎先煎, 煮沸後約10~20分鐘, 再下其他藥, 如龜板、鱉甲、代赭石、生牡蠣、石決明、龍骨等。 泥沙多的藥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質輕量大的藥物如蘆根、茅根、竹茹等, 亦宜先煎取汁澄清, 然後用澄清液代水煎煮其他藥物。
後下
薄荷、砂仁、沉香、大黃等氣味芳香的藥物,
包煎
為防止煎後藥液混濁及減少對咽、喉及胃腸道的刺激, 如赤石脂、滑石、旋複花、蒲黃等, 要用薄布將藥包好入鍋煮。
烊化
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化的藥物, 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雞血藤等, 用時應先單獨加溫溶化, 再加入取渣的藥液中趁熱攪拌, 使之充分溶解, 以免同煎時粘鍋煮焦, 且粘附他藥, 減少藥物有效成分而影響療效。
另燉
有些貴重藥, 如人參、羚羊角等, 為了保護其有效成分不被損失, 可將其切成小薄片, 隔水燉2~3小時, 取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