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寒露”節氣過 抗秋乏三要點

“寒露”節氣過後, 氣溫不斷下降, 晝夜溫差加大、天氣漸漸轉涼, 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 南方則秋意漸濃。 說起這個時節的養生, 應主要從三方面下手。 “燥”是秋季的主氣, 如何防止秋燥對抗秋乏?要注意多食溫潤之品, 調整起居、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還可以經常泡腳以養生保健。

 
防止秋燥 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 應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乳製品等柔潤食物, 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如辣椒、生薑、蔥、蒜類, 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 且容易上火。 此外, 現在正是吃螃蟹的季節, 但由於其性寒, 應適可而止。 同時要注意忌與柿子同吃, 以免生成胃石。

“朝朝飲水, 晚晚蜜湯。 ”這是我國古代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 意思是說白天喝點鹽水, 晚上喝些蜜水。 “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

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 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此外, 還適宜多飲枸杞菊花茶, 可以使人有光澤, 每天堅持喝, 能起到 “和顏悅色”的作用。

為防秋躁還可多吃些新鮮瓜果蔬菜, 如梨、柿子、柑橘、石榴、葡萄、大棗、香蕉、荸薺、柚子、甘蔗等, 這些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 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功效, 是預防秋燥的最佳輔助食品。 除水果外, 還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百合等食品以及豆類及豆製品, 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 可養陰潤燥。

調整起居 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中醫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說法。 秋冬之時, 萬物斂藏, 養生者宜順時而養, 須護藏陰精, 使精氣內聚, 以潤養五臟。 故秋季時節應該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 當氣候變冷時, 正是人體陽氣收斂, 陰精潛藏于內之時, 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此時陽光的熱量也不再像春夏那麼充足, 秋季養生要遵照大自然的規律。

此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 南方則秋意漸濃。

由於陰天較少、晴天較多, 素有秋高氣爽之稱。 可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同時應注意保暖、及時添衣、預防感冒。 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 晝夜溫差也會加大, 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 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 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秋凍鍛煉”, 否則很容易著涼患病。

進入秋季後, 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 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 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 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 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 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 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 其中, 睡眠要充足, 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

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常泡腳 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 ”寒露節氣前後要特別注重足部的保暖, 以防“寒從足生”。 由於兩腳離心臟最遠, 血液供應較少, 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 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腳部受涼, 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

導致人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 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 病邪就會乘虛而入。

防寒從腳部開始, 所以腳部的保暖, 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 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 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 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 如果想美美睡一覺, 最好用熱水泡泡腳, 暖暖和和進入夢鄉。 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 既解乏又利於睡眠。 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 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 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 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 使人精力充沛。 還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驅除寒冷, 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