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抗生素濫用將致無藥可救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今年的主題是“抗菌素耐藥性: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 此話絕非危言聳聽, 如今一個個“超級細菌”的誕生, 正是濫用和錯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催生出來的。 抗生素與其他普通藥不同, 在服用的時候有嚴格科學的方法, 如果服用不當, 會催生抗生素耐藥性。 抗藥性, 是指因不當使用抗生素, 使抗生素在體內再也無法發揮對抗細菌的效力。 身體產生抗藥性後, 日後小小的發炎使用一般抗生素都可能治不好, 以前得了感冒吃藥一星期就痊癒的症狀, 現在可能要拖到一兩個月還遲遲治不好,

甚至變成無藥可醫的狀況。 此外, 抗生素隨著對抗細菌的等級也分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決的卻用第三代的抗生素, 或是兩三種不同代的抗生素連番使用, 都很可能造成日後抗生素的無效。

抗生素不同于其他普通藥品, 抗生素的種類很多, 比如我們熟悉的青黴素類, 如青黴素;頭孢菌素類, 如頭孢氨苄;氨基糖苷類, 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大環內酯類, 如羅紅黴素;四環素類, 如四環素;喹諾酮類, 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類, 如甲硝唑等。 濫用和錯用都會產生無藥可醫的嚴重後果, 因此一定要科學嚴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 服用抗生素需按時定量

使用每種藥物都必須按照醫生處方服用,

如果是每六個小時服用一次的藥物, 通常藥袋外會注明一天四次, 三餐飯後加上睡前, 千萬不要擅自改變服藥時間, 以免因為時間間隔太近造成藥物在血中濃度太高, 造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時間間隔太遠, 則血中藥物濃度不夠, 使對細菌的抵抗力減弱, 容易讓細菌有機會反撲。 切忌時斷時續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最忌諱斷斷續續的吃, 有些人今天有症狀今天吃, 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記吃就不吃, 這樣最容易產生抗藥性, 不但吃下去的藥對細菌沒有作用, 還可能會幫助細菌的轉型與變性, 等日後再用同等的藥已經無法產生作用了。

抗生素最少連續吃滿四天, 即使症狀都消除了,

還是要繼續吃, 如果能吃滿七天是最保險的做法, 才可以完全確定此波的細菌已經完全被消滅。 但現在因為健保的關係一般感冒、發炎一次最多開三天的藥, 不過通常醫師也會預約下次看診的日期, 主要是確定愈後的狀況;可是一般人常常因為不到兩天病就好了, 自然就忽略了返診, 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因為細菌沒有被完全撲殺, 它只是短暫地被藥物壓制住, 等到下次再有細菌感染時, 同樣的藥物可能就無法對它產生作用了。 宜遵醫囑不自行服用抗生素

在發生任何細菌感染還未就醫以前, 寧可不服藥, 都千萬不要自行到藥房買藥或配藥。 因為如果你事先在藥房買了抗生素吃了未見起色再去看醫生,

醫生因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生素是屬於第幾代的(通常醫生都不會問、民眾自己也不知道), 就在這種情形下前一種抗生素還沒把細菌殺完全又服用另一種抗生素, 可能日後對這兩種抗生素都會產生抗藥性。

如果一般的感冒、喉嚨痛, 只要靠多休息與多喝水可以對抗, 就不要服用任何抗生素, 即使你只吃一兩顆可能都會冒著日後產生抗藥性的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