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什麼叫甲胎蛋白

在體檢或者孕檢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醫學名詞, 這些名詞代表著人體是否處於健康狀態, 如果指標出現偏低或者過高的情況要及時找出原因進行治療, 甲胎蛋白就是人體常見的指標之一, 孕期和嬰兒出生後三月內都會出現, 是胎兒分泌的一種蛋白質, 但是有時也會與癌症、腫瘤共同出現, 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 屬於白蛋白家族, 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 甲胎蛋白在胎兒血液迴圈中具有較高的濃度, 出生後則下降, 至生後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 血液中較難檢出, 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極低。 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包括運輸功能、作為生長調節因數的雙向調節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細胞誘導凋亡等。 甲胎蛋白與肝癌及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在多種腫瘤中均可表現出較高濃度,
可作為多種腫瘤的陽性檢測指標。 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原發性肝癌的血清標誌物, 用於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及療效監測。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 一般它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 在胎兒出生後約兩周就會從血液中消失, 所以我們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 它在血漿中的濃度會在妊娠30周時達到頂峰, 以後逐漸下降, 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 到周歲時就和普通的成人一樣了。

甲胎蛋白現在常被用於胎兒產前監測, 通過檢查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的甲胎蛋白可以監測出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先天性疾病, 甲胎蛋白在妊娠16-18周可見升高而有診斷價值, 但必須與臨床經驗結合, 以免出現假陽性的錯誤。

甲胎蛋白也被用於成人的肝癌檢測, 在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 甲胎蛋白濃度有明顯升高, 在生殖細胞腫瘤出現甲胎蛋白陽性率為50%。

AFP是胎兒體內很重要的一個蛋白質分子,

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能有效的抑制母體對胎兒的免疫排斥。

有研究發現在胎兒發育過程中, AFP可以抑制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 抑制T細胞的作用, 這可能是胎兒可以逃逸母體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

後續在小鼠原發性肝細胞癌模型中發現, AFP通過改變CD4+和CD8+等T淋巴細胞亞群的比例,

並導致淋巴細胞凋亡, 從而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

近期研究證實, AFP可以抑制單核細胞轉變為成熟的樹突狀細胞, 從而使得腫瘤細胞能夠逃脫機體的免疫監控。

在臨床上對於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血清AFP的濃度往往是升高的。 進一步研究發現可能是由於在肝細胞受損時, 控制AFP合成的基因就會被啟動, 此時AFP會在肝細胞內大量合成。

AFP能顯著地引起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 通過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 激發細胞對鈣離子通透性的改變, 引起cAMP濃度的升高, 進而導致細胞內各種蛋白質的磷酸化和(或)去磷酸化, 促進變異型蛋白的表達和肝細胞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