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高齡老人夜間需防7種病

調查發現, 多數高齡老人患有慢性病, 如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肺氣腫及哮喘等, 這些病的發生總是在猝不及防間, 約有半數在夜間或淩晨發病。 因此, 為防老人夜間出現意外, 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防摔倒

老人夜間起來要先開燈, 家裡走廊、樓梯、衛生間的照明設備要充足, 燈光柔和而不刺眼, 讓老人看得清地面情況, 以防摔倒導致骨折。 老人骨折尤其是髖關節骨折最為嚴重。

防中風

子女晚上不要隨便給老人打電話, 臥室電話應裝在伸手可觸及的床頭櫃上。 另一方面, 提醒老年人入睡後對門鈴、電話等響聲不要迅速作出反應,

門鈴、電話聲響後可讓無高血壓病的老伴或子女去開門或接電話。 這樣就可避免突然快速的站立, 或是在突然聽到大的聲響後立即改變體位導致大腦一過性缺血, 誘發中風。 此外, 老人半夜起來解小便也要緩慢起身。

防心梗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上廁所的時候儘量不要鎖門, 而且應該帶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進衛生間, 以備不測時及時服用。 有的老人在發生危險後可能連聲音都發不出來, 因此, 應在廁所中老人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裝一個呼叫鈴, 便於在出現意外時快速呼救。

防痰堵

患有老慢支、肺氣腫和肺心病的老人, 夜晚咳嗽厲害時, 應坐起來, 可避免因咳嗽痰多吐不出引起氣道阻塞而危及生命。

防低血糖

兩類型糖尿病患者夜間發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在家使用胰島素不規範, 對長效和短效胰島素的劑量和維持時間掌握不好;晚餐進食較少, 臨睡前沒有吃點心和水果;晚飯後活動過多又未補充食物;半夜起床大小便數次, 以致營養物質丟失增加。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多在夜間熟睡時, 主要表現為頭暈、出汗多、全身發抖、說話吐字不清楚, 甚至手腳抽搐或昏迷, 如不及時發現會危及生命。 家屬一旦碰到這種情況, 首先要冷靜, 給患者適量喂些糖果或葡萄糖水, 同時快速檢測血糖, 做到“心中有數”, 經上述處理多數患者低血糖症狀可自行緩解, 有條件者也可在床邊靜脈注射25%~50%葡萄糖20~40毫升,

以快速糾正低血糖, 緩解嚴重症狀, 然後急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治療。

防哮喘發作

有國內調查資料顯示, 老人哮喘好發在午夜和臨睡前, 約占哮喘發作總數的一半。 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夜間體內膽鹼酯酶釋放減少, 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以及皮質類固醇分泌處於低谷等因素有關。 其重要誘因是感冒、精神因素、被動吸煙、某些食物和藥物作用等。

若夜晚老人哮喘發作, 首先要打開窗戶, 讓新鮮空氣進入居室, 隨後將老人扶起坐在直背靠椅上, 雙手環抱椅上角。 如家中備有吸入氣霧劑, 可立即吸入糖皮質激素。 氣霧劑正確吸入方法是:先稍用力搖勻, 將噴嘴對著患者張大的口腔, 面部朝上, 作深呼吸, 此時按下閥門,

每次2撳, 然後屏氣10~30秒鐘, 盡可能多地將藥物吸入下呼吸道。 家中若無氣霧劑, 可任選用一種平喘藥, 如氨茶鹼、博利康尼或舒喘靈片。

必須指出:哮喘患者夜晚發作如出現呼吸困難、面部及口唇青紫, 大汗淋淋, 應急送附近醫院搶救;哮喘發作時因張口呼吸, 易引起脫水而加重病情。 此時應適量飲溫開水, 有助於防止脫水, 緩解哮喘症狀。

防血栓

腦血栓絕大多數是清晨起床時發現的, 猝發時間多在下半夜。 為什麼夜間易發腦血栓呢?

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 血液黏稠度也較高。 而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從生理角度來分析, 老年人腎功能減退, 加上多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易導致夜尿增加, 常起床解小便1~3次, 體液隨之消耗也多;此外, 老人在夜間因呼吸和出汗會消耗部分水分, 易引進輕度脫水。 機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 血小板凝聚力增強, 原來粥樣硬化的血管更易產生栓塞, 當栓子脫落在腦動脈及其分枝時, 便發生腦血栓。

因此, 老人在半夜起床喝1杯白開水, 可有效地預防腦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