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臉色蒼白一定是貧血嗎?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很多的女孩子經常會臉色非常的蒼白, 那麼大家可能覺得臉色蒼白就可能是營養不良, 或者是有貧血的症狀。 其實我們這樣的一概而論當然是不正確的臉色蒼白不一定是貧血症狀的表現, 我們應該搞清楚具體的問題所在, 然後根據原因才對症下藥, 對身體的健康保護才能更好。 今天我就為朋友們具體的說一說在生活中臉色蒼白是不是一定就會是貧血的症狀, 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希望能夠給你的身體保健帶來很好的幫助。

貧血看臉色, 片面而不全面

紅細胞的功能是輸送氧氣, 將肺毛細血管內的氧輸送到全身組織的毛細血管, 並將組織中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輸送到肺。 貧血時,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比正常減少, 因此紅細胞攜氧功能下降。 其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組織缺氧, 出現各種臨床表現。

另外, 由於身體對缺氧的代償, 也可出現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

正如前面所說, 貧血時出現臉色蒼白, 這是患者常有的表現。 但由於自己的眼看不到自己的臉, 臉色蒼白一般都是別人所說, 患者自己難以察覺, 並且對於一些慢性貧血, 由於病情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被發現臉色蒼白時, 貧血的發生已有一定的時日。 而且, 由於臉部是身體的外露部分, 臉部的顏色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 如緊張、寒冷時由於血管收縮, 也可以出現臉色較白。 此外, 有些人, 特別是一些年輕女性, 天生麗質, 膚色白得可愛, 這是正常的表現, 不能與貧血混淆。 因此光看臉色是否蒼白而判斷有無貧血是片面的。 那麼, 如何判斷是否有貧血呢?

多方注意,

捕捉貧血的蛛絲馬跡

各種原因出現的急性貧血, 如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引起的貧血, 由於貧血發生急, 即使貧血程度較輕, 也會出現明顯症狀, 患者常不能耐受而就診, 因而能得到及時的診治。

但對於慢性貧血, 情況就不一樣了。 一般輕度的慢性貧血, 可無臨床症狀。 在血紅蛋白濃度降到80~90克/升時, 才出現症狀。 我們有1例先天性貧血患者, 慢性貧血已40多年, 血紅蛋白濃度一直在30~40克/升, 仍能堅持參加一些輕的工作。 慢性貧血常在患者不知不覺中發生, 在患者不知不覺中進展, 患者常不在意。 那麼, 有哪些徵象能提供診斷慢性貧血的線索呢?

皮膚黏膜內毛細血管缺血所致的皮膚黏膜蒼白是貧血最常見的表現。

但由於影響皮膚顏色的因素很多, 單憑皮膚顏色判斷貧血常有誤差。 一般以觀察甲床顏色、口腔黏膜、瞼結膜等處顏色改變更為可靠。

出現貧血症狀是由於血紅蛋白減少, 血液的攜氧能力減低, 全身組織器官發生缺氧。 因此對缺氧耐受能力較低的器官常首先出現症狀。 如神經系統缺氧, 患者常有頭暈、記憶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 此外, 患者常出現乏力、體力下降。 特別是活動後症狀更明顯, 如患病學生不能像正常同學一樣上體育課, 或患者在上樓時感覺力氣不夠等。 貧血較明顯的患者, 則出現心慌、氣促, 這些症狀也是在活動後加重。 在較輕度的勞作後出現頭暈、乏力、心慌症狀加重的患者, 應該注意是否有貧血。

3lian.com/zl/轉載請保留

值得注意的是, 頭暈常是貧血較早期出現的症狀, 但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頭暈。 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頸椎病等常是中老年人出現頭暈的主要疾病, 應予以鑒別。 時有時無的頭暈、伴有天旋地轉感的頭暈, 常常不是貧血引起的。

小知識:醫眼看補血產品

目前, 市場上用於貧血治療的產品很多, 擇其一二評述:

中藥

有補血功用的中藥, 都可用於貧血的治療, 中醫治療貧血根據的是辨證論治原則。 常用的中成藥大多是以阿膠、當歸等為原料組成的複方製劑, 有補氣養血的功用。 用於氣血兩虛, 可加速失血性貧血的恢復;用於治療貧血, 主要是缺鐵性貧血。

保健品

市面上的一些含鐵製劑, 對於缺鐵性貧血有一定效果。

但要注意含鐵的產品不適用於治療地中海貧血等, 用了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因為地中海貧血患者體內鐵負荷已經過大, 繼續補鐵會造成鐵對器官的損害。

西藥

現代醫學對貧血的治療應嚴格根據病因科學地進行, 不同病因的貧血用藥不同, 既治癒貧血又不會對患者造成危害。 這些藥品有紅細胞生成素、雄性激素、含鐵藥物、維生素B12、葉酸等, 須嚴格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通過上面的介紹, 大家現在應該明白了在生活中臉色蒼白不一定是貧血造成的, 也可能是有其他的症狀表現。 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當發現自己有身體不正對的狀況下最好去做詳細的檢查, 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對身體的健康恢復起到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