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為什麼總愛說反話

有位中年朋友前段時間回家探親, 注意到父親走路比以前慢了, 很是擔心。 父親卻反復說自己沒事兒, 是胖了才走路慢。 後來有一天, 父親突然因大面積心肌梗塞而猝死。

回想起來, 這位朋友懊悔地說, 自己不應該聽信父親的話。 還有不少朋友,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 他們總說:“工作挺忙的, 沒事別回來了。 ”但其實, 他們內心比誰都渴望兒女能多跟他們呆在一塊。 作為父母都希望兒女無憂無慮地幸福生活, 就算身體出了問題, 他們都盡力掩飾, 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 結果反而延誤病情。 老人為什麼總說反話,

兒女們該如何注意呢?

現代社會, 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情況越來越多。 通電話或短時間的看望, 很難觀察到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狀況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 中國的老人有濃厚的血緣利他精神, 很少直率地說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有時甚至說“反話”。

但這時候, 兒女必須要學會反話正著聽。 其實, 我們的父母也知道珍惜生命, 也注意養生保健。 他們關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的醫藥廣告, 參加各種健康講座, 也注意朋友間的健康資訊, 更容易被一些熱情、執著的銷售人員打動。 他們有時還會背著子女買一些保健品或器材, 儘管可能是騙局, 他們都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到頭來身心受到傷害。 這時, 他們就更不敢對兒女說實話了。

老人的“反話”是一種美德, 識別老人的“反話”也是一種美德。 兒女與老人交流的時候, 無論打電話還是見面, 只要老人說好的, 要在心裡打個問號,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 多方面核實這些資訊, 看前後是否一致;注意老人生活細節上的變化, 多向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人詢問, 比如向爸爸問媽媽的變化, 向媽媽問爸爸的變化, 飲食起居的、聲音的、交友的……不管老人怎麼掩蓋, 總會露出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