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Fēnɡ Qì Cǎo
【英文名】Common Adenostema Herb
【別名】仁皂刺、乳癰藥、白龍鬚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下田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enostemma lauenia (L.)O. Kuntz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下田菊 多年生草本, 高30-100cm。 莖直立, 單生, 通常上部叉狀分枝, 具白色短柔毛, 下部或中部以下光滑無毛。 葉對生;葉柄長1-6cm, 有狹翼;葉基生者小, 花期凋落, 中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4-20cm, 寬3-12cm, 先端凋落, 中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 長4-20cm, 寬3-12cm, 先端銳尖或圓鈍, 基部圓楔形或楔形, 邊緣有圓鋸齒或大鋸齒, 兩面疏被短毛。 頭狀花序小, 梗長1-3cm, 直徑7-10mm;總苞半球形, 果期寬達10mm;總苞片2層, 近等長, 狹長橢圓形, 長約5mm, 先端圓鈍, 基部稍有連合;外層苞片大部合生, 外面疏被白色長柔毛;管狀花長約2.5mm, 上部鐘形, 5齒裂;花柱分枝伸出。 瘦果倒橢圓形, 長約4mm, 上部圓鈍, 下部狹, 有侏點或細瘤;冠毛4枚, 長約1mm, 基部連合成環。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邊、路旁、沼澤地及林下低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
【化學成份】全草含多種貝殼杉烷型二匝類成分:對映-11α-羥基-15α-乙醯氧基-16-貝殼杉烯-19-酸(ent-11α-hydroxy-15α-acetoxykaur-16-en-19-oic acid), 對映-11α-二羥基-16-貝殼杉烯-19-酸(ent-11α, 15α-dihydroxykaur-16-en-19-oic acid), (16R)-對映-11α-羥基-15-所代-19-貝殼杉酸[(16R)-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acid], 對映-11-α-羥基-15-氧代-16-貝殼杉烯-19-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1], 下田菊酸(adenostemmoic acid)A、B、C、D、E、F、G和下田菊甙(adenos-temmoside)A、B、C、D、E、F、G[2]。
【性味】味辛;微苦;性驚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感冒發熱;黃疸肝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風濕熱痹;乳癰;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鮮品加倍;或浸酒。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除風濕, 解表。 治風濕骨節疼痛, 外感。
2.《廣西藥植名錄》:治牙痛, 乳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