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小兒疾病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小兒的身體較為嬌弱, 很容易從小疾病發展成為嚴重阻礙生長發育的大病, 給小兒及家長帶來諸多麻煩。 例如,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就是比較常見的小兒健康問題, 容易在一歲內出現, 需要及時診斷治療才行。 下面就來看看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怎么回事呢?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正常在3個月后, 因為受到上位中樞的控制, 會逐漸消失, 如果超過3個月反射仍然存在, 是小兒腦性癱瘓的特征之一。 小兒腦性癱瘓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綜合征, 最常見于出生時腦部缺血缺氧而導致的腦部彌漫性的病變, 腦質萎縮、腦皮質發育不全, 臨床表現為非進行性的中樞性的運動功能障礙, 肢體呈痙攣性的癱瘓,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可持續存在, 常常伴有智力發育障礙, 視功能、聽覺及言語功能的異常。

該反射的感覺末梢位于枕骨、寰椎、樞椎之間關節周圍韌帶的下方。 沖動由感覺纖維經頸髓后根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止于上位兩個頸節和延髓下部的網狀結構內的中樞, 最后通過反射弧傳出通路, 刺激肌梭的興奮而引起的反射活動。 當頸部的肌肉和關節受牽拉時,

肢體的肌張力會產生相應的改變。

病因

嬰兒腦癱引起的。 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內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或發育缺陷所致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診斷編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嬰兒仰臥位或旋轉頭部時, 面側肢體趨向于伸展,

而枕側的肢體趨向于屈曲。

鑒別診斷

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當頸屈曲/伸展時, 雙上肢產生與頸同樣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