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紫蘇梗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紫蘇梗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 CAULIS PERILLAE

【別名】蘇梗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乾燥莖。 秋季果實成熟後採割, 除去雜質, 曬乾, 或趁鮮切片, 曬乾。

【制法】除去雜質, 稍浸, 潤透, 切厚片, 乾燥。

【性狀】本品呈方柱形, 四棱鈍圓, 長短不一, 直徑0.5~1.5cm。 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 四面有縱溝及細縱紋, 節部稍膨大, 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 體輕, 質硬, 斷面裂片狀。 切片厚2~5mm, 常呈斜長方形, 木部黃白色, 射線細密, 呈放射狀, 髓部白色, 疏鬆或脫落。 氣微香, 味淡。

【性味歸經】辛, 溫。 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理氣寬中, 止痛, 安胎。 用於胸膈痞悶, 胃脘疼痛, 噯氣嘔吐,

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5~9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各家論述】

1.《藥品化義》:蘇梗, 能使郁滯上下宣行, 凡順氣諸品惟此純良。 其性微溫, 比枳殼尤緩。 病之虛者, 寬胸利膈, 疏氣而不迅下。 入安胎飲, 順氣養陰;入消脹湯, 散虛腫滿。

2.《侶山堂類辯》:紫蘇枝莖能通血脈, 故易思蘭先生常用蘇莖通十二經之關竅, 治咽膈飽悶, 通大小便, 止下利赤白。 予亦常用香蘇細莖, 不切斷, 治反胃膈食, 吐血下血, 多奏奇功。 蓋食氣入胃, 散精於肝, 濁氣歸心, 肝主血而心主脈, 血脈疏通, 則食飲自化。 《經》雲, 陽絡傷則吐血, 陰絡傷則下血, 通其絡脈, 使血有所歸, 則吐下自止。

3.《本草圖經》:宣通風毒。

4.《本草蒙筌》:下諸氣略緩, 體稍虛者用宜。

5.《本草通玄》:能行氣安胎。

6.《本草崇原》:主寬中行氣,

消飲食, 化痰涎。 治噎膈反胃, 止心腹痛。

7.《得配本草》:疏肝, 利肺, 理氣, 和血, 解鬱, 止痛, 定嗽, 安胎。

【選方】①治傷寒胸中痞滿, 心腹氣滯, 不思飲食: 紫蘇莖(銼)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 焙)二兩,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大腹皮(銼)、旋覆花各一兩, 半夏(湯洗七遍, 焙)半兩。 上六味, 細切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入生薑一分(拍碎), 棗三枚(擘破), 同煎至七分, 去渣, 溫服。 (《聖濟總錄》蘇橘湯)

②治水腫; 紫蘇梗八錢, 大蒜根三錢, 者姜皮五錢, 冬瓜皮五錢。 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