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碧玉散的功效與作用

碧玉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過提取低溫乾燥等工藝生產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 適合很多種病症的治療, 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 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碧玉散的相關資訊。

【處方】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

【制法】 前二味為細末, 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 祛暑清熱。 主夏傷暑熱, 身熱吐瀉, 下痢赤白, 癃閉淋痛;或兼見目赤咽痛, 口舌生瘡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加蜜少許, 溫水或新汲水調下, 每日三次。

【摘錄】 《宣明論方》卷十

【處方】 羌活 躑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風 蔓荊子 細辛 荊芥 白芷各3克 風化消 石膏(煆)青黛 黃連各9克 鵝不食草9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清熱散風, 活血止痛。 主目赤腫痛, 昏暗羞明, 隱澀疼痛, 風癢頭重, 腦鼻酸痛, 翳膜胬肉, 眵淚稠粘, 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 吹鼻中, 每日三次。

【摘錄】 《審視瑤函》卷六

【處方】 黃柏末 紅棗肉(燒炭存性)各15克

【制法】 上藥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 主脾胃濕熱, 郁於下頰, 發為燕窩瘡, 俗名羊鬍子瘡。 初如粟米, 大者如豆, 色紅, 熱癢微痛, 破流黃水, 浸淫成片。

【用法用量】 香油調搽患處。

【摘錄】 《醫宗金鑒》卷六十三

【處方】 銅綠、硼砂、白礬各等分。

【制法】 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癬。

【用法用量】 油調搽。

【摘錄】 《袖珍》卷三

【處方】 滑石1兩, 青黛5錢, 石膏(煆)5錢, 甘草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十分潮熱,

5-7日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滾湯調服;熱不退, 柴胡、薄荷湯送下。

【摘錄】 《幼科證治大全》

【處方】 黃柏末5錢, 紅棗肉(燒炭存性)5錢。

【制法】 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 燕窩瘡, 俗名羊鬍子瘡。 生於下頦, 初生小者如粟, 大者如豆, 色紅熱癢微痛, 破津黃水, 形類黃水瘡, 浸淫成片, 但疙瘩如攢, 由脾胃濕熱而成;及黃水瘡, 初如粟米, 癢而兼痛, 破流黃水, 浸淫成片, 隨處可生。

【用法用量】 香油調搽患處。

【摘錄】 《金鑒》卷六十三

【處方】 辰砂1錢, 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 甘草1兩, 青黛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散肝火。 主暑月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 清水調下。

【注意】 老人虛火及病後傷津而小便不利者, 不宜用。

【摘錄】 《麻科活人》卷三

【處方】 黃柏(研末)20g, 香油40ml。

【功能主治】 嬰兒耳、鼻、口圍濕疹。

【用法用量】 調成糊狀, 外敷。

【摘錄】 《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處方】 硼砂3錢, 膽礬3分, 冰片3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喉瘤。 形如圓眼核大, 紅絲相裹, 或單或雙, 生於喉旁, 亦有頂大蒂小者, 屬肝膽鬱怒鬱熱而成。

【用法用量】 用時以箸頭蘸點患處。

【摘錄】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處方】 躑躅花1錢, 腦荷1錢, 羌活1錢, 川芎1錢, 細辛1錢, 防風1錢, 荊芥1錢, 蔓荊子1錢, 白芷1錢, 風化消3錢, 石膏(煆)3錢, 青黛3錢, 黃連3錢, 鵝不食草3兩。

【功能主治】 眼睛腫脹, 紅赤昏暗, 羞明怕日, 癮澀難開, 疼痛風癢, 頭重鼻塞, 腦鼻酸疼, 翳膜胬肉, 眵淚稠粘, 拳毛倒睫, 一切眼證。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 吹鼻中, 日吹2次。

【摘錄】 《準繩·類方》卷七

【處方】 僵蠶1兩, 青黛1兩, 蒲黃2兩, 盆消2兩, 甘草2兩, 薄荷3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吹咽喉內。 咽之無妨, 頻用妙。

【摘錄】 《普濟方》卷六十三

【處方】 朴消(明淨者)1兩, 雄黃(明亮者)2錢, 青黛1錢, 甘草1錢, 薄荷1錢半。

【制法】 上為末, 和勻, 瓷器內盛貯。

【功能主治】 喉痹。 痰涎塞盛。

【用法用量】 臨病, 量多少取出, 用竹筒吹入喉中, 輕者立效;重者用真珠草(即五爪龍)取其根搗汁, 入米醋少許, 入碧玉散, 漱出痰涎, 自解;牙關緊者, 用地白根(即馬藍頭)取根洗淨, 搗汁, 入米醋少許, 滴鼻孔中, 牙關自開, 如痰羹咽喉乾涸, 以此汁探之。

【摘錄】 《濟陽綱目》卷一○六

【處方】 臘月黑犍牛膽1枚, 馬牙盆消、白礬各等分。

【制法】 上研細, 裝膽內, 掛房檐背陰處陰乾, 取出研細。

【功能主治】 雙單乳蛾, 咽喉極腫, 氣不能出, 水不能下。

【用法用量】 以葦筒吹患處。

【摘錄】 《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經驗秘方》

【處方】 膽礬半兩(鍋子內燒通赤, 地上出火毒)。

【制法】 上研細。

【功能主治】 口瘡, 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 每取少許, 敷瘡上, 有清涎吐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 青靛2錢, 黃柏末2錢, 滑石末2錢。

【功能主治】 天皰瘡。

【用法用量】 上二末以青靛調和如泥。 用皂角針挑去泡水, 次敷藥。

【摘錄】 《醫統》卷八十一

【處方】 黃柏末、紅棗肉(焙乾存性, 為末)各等分, 枯礬減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燕窩瘡。 生於下頦, 初如粟如豆, 色紅熱微癢痛, 破津黃水, 頗類黃水瘡, 但疙瘩如攢, 屬脾胃濕熱者。

【用法用量】 香油調敷。

【摘錄】 《外科證治全書》卷一

【處方】 銅青3錢, 麝香1字, 輕粉1字。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牙疳腫爛。

【用法用量】 手指撚藥禾,

搽牙, 臨臥時用藥貼在瘡上。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一

大家現在明白了碧玉散的作用了吧, 不過該藥並不適用於所有病症, 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另外在使用碧玉散治療疾病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 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