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經不通如何打通?
在中醫當中, 人體是有經絡的, 因此在治療一些疾病的時候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只要將全身的經絡全部打通, 就會保持身體健康。 生活中, 有的人腸胃總是不太好, 經常性的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疼痛、消化不良等等。 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大腸經不通的話應該如何打通才好?
上臂偏粗、下牙齦腫痛的人, 大腸經可能有堵
在食指尖上的商陽穴處刺絡放血, 可泄大腸內熱, 效果極其明顯比吃藥瀉火更為安全(減少藥物傷害)。
大腸經還穿越下牙齦, 若下牙齦腫痛, 或嘴角邊愛起痘痘的, 皆可考慮為大腸內熱有餘, 應敲打或按揉大腸經。
若上臂偏粗, 尤其臂、手五裡一帶很痛的, 說明此段瘀堵, 需逐個揉開或艾灸、拔罐。
管好脖子段的大腸經, 嗓子不疼不癢
這裡有兩個穴位, 扶突和天鼎, 都在脖子外側。 嗓子疼者可試著慢慢揉幾分鐘, 或者艾灸這兩個學我, 把瘀堵處化開, 嗓子疼便可緩解。
老百姓常說的上火, 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有人走嗓子, 有人走眼睛, 有人走氣管, 有人走鼻子。 其實, 這都說明一點, 身體內某條經絡長期瘀堵了, 所以人一上火, 身體不能正常化解, 就會冒出體外, 表現在不同的位置上。
鼻子愛鼓包, 揉通迎香穴
大腸經沿兩側嘴角向上, 到鼻翼處迎香穴與胃經匯合(古人聰明, 最後還是把胃腸歸為一家)。 這塊地帶如果愛鼓包, 多為大腸經裡熱火大(當然胃經也脫不了干係)。 那麼, 就要仔細艾灸或按揉通整條大腸經, 從根本上去火。
身體上各個部位都有許多不同的經絡經過,
合穀穴是大腸經最好的獻禮
沿食指向上, 就是合穀穴了。 合穀穴又名含口, 含, 包含、容納也;口, 脾胃之屬也。 含口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 因此, 常按摩或艾灸此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中醫說, 頭面合穀收。 意思是說, 合穀能祛除頭面部之疾患(但不是唯一的)。 只要按摩或艾灸合穀穴, 就可以使合穀穴所屬的大腸經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疾病減輕或消除。 合穀穴的功效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