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跟骨骨折

概述
成年人較多, 常由高處墜下或擠壓致傷。 經常伴有脊椎骨折, 骨盆骨折, 頭、胸、腹傷。 跟骨為松質骨, 血循供應比較豐富, 骨不連者甚少見。 但如骨折線進入關節面或復位不良, 後遺創傷性關節炎及跟骨負重時疼痛者很常見。

病因
跟骨骨折部位有不同而可能有或無移位, 移位主要受到跟腱或韌帶牽拉以及外力的影響。 跟骨骨折根據骨折是否進入關節面可分兩類:
(一)骨折不影響關節面者:約有五種類型。
(二)骨折影響關節面者:可分為兩型。
1.部分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多系高處跌下, 骨折線進入跟距關節,

常因重力壓縮使跟骨外側關節面發生塌陷。
2.全部跟距關節面塌陷骨折
最常見。 跟骨體完全粉碎, 關節面中部塌陷, 向兩側崩裂。

症狀
跟骨骨折傷患多有典型的外傷史, 如高處跌下或跳下, 汽車或重物擠壓等。 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壓痛明顯, 有時皮下瘀血, 出現跟部的畸形, 不能負重和關節活動受限等。

檢查
X線檢查對確定骨折類型及選擇治療方式很有説明, 經常要拍照側位與縱軸位象。
應該注意的是與跟骨骨折同時經常出現併發傷如顱骨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和內臟損傷等, 決不要忽略。

治療
(一)對骨折不影響關節面者:
以手法復位為主, 足蹠屈使斷面對位, 用石膏靴固定於輕度蹠屈位4~6周;也可先試行手法復位,

石膏靴固定, 並照片檢查骨折對位元情況。 如手法復位失敗, 則可行切開復位以螺絲釘固定, 石膏靴外固定4~6周。
(二)對骨折影響關節面者:
其中部分關節面塌陷骨折者, 可在無菌操作下試用撬骨將塌陷的骨塊撬起復位, 然後連同撬骨的鋼針一起固定在石膏管型中, 3~4周後拆除石膏拔鋼針, 逐漸進行功能練習, 避免過早負重。 如閉合撬骨法復位失敗, 可施行切開復位, 將塌下關節面撬起至正常關節面, 其下填松質骨, 並以石膏靴固定6~8周。
對於全部關節面塌陷骨折者:可在麻醉後於下肢螺旋牽引架上復位, 克氏鋼針穿過跟骨後上角, 向跟骨後上方牽引10~20分鐘。 然後用Bohler氏跟骨壓迫復位器, 擠壓跟骨兩側復位。 擠壓時間應有力而短暫,
以免壓迫皮膚壞死。 重定後可再照片複查跟骨重定情況, 滿意後用石膏靴將牽引針一起固定, 以防跟骨復位後再縮回移位。 通常石膏靴固定4~6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