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老覺得口干需調理身體

口干作為臨床上重要的自覺癥狀, 反映著全身氣血津液的輸布運化情況。 《素問·經脈別論》有云:“飲入于胃, 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 脾氣散精, 上歸于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意思是說, 人體水液的輸送主要依靠腎氣蒸騰氣化、脾氣運化、肺氣宣降、肝氣疏泄、三焦通利, 需要臟腑協調配合完成。 經常口干意味著相應臟器失調, 提示身體該調理了。

口干根據程度不同, 表現為口燥咽干或口渴。 口燥是覺得口中干燥難忍, 但不想喝水, 常因水飲內停(人體水液運行輸布失常)、瘀血內阻、濕熱郁蒸、熱入營血、陽氣虛弱等導致;口渴是主觀上想喝水,

常因熱熾陽明、肺燥津傷、陰虛火旺等導致。 從口燥發展到口渴, 常常是因為病勢增長的原因。 由此可見, 口干病證頗多, 有的是因為發熱病傷津或陰虛, 津液不能向上濡潤口腔引起;有的是本身津液并不缺乏, 因為有濕熱、水飲、瘀血等阻滯了水液運行或水液火力不夠, 津液無法上承。 因此, 不同情況治療方法有所區別。

1.如因水飲內停導致的口舌干燥, 臨床表現為喝水后反而不舒服、頭暈目眩、胃脹、心悸心慌、身體沉重、小便不利、舌胖苔白滑, 宜用健脾祛濕、溫陽化飲的方法, 可用茯苓、生白術、干姜、陳皮等濃煎口服。 也可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百會等。

2.如因瘀血內阻, 多見于外傷、術后或久病之人, 這類情況的口干通常不想喝水,

夜間癥狀加重, 并伴有舌質淡暗、有瘀斑瘀點、舌下絡脈怒張等, 治療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大家可用紅花、生地、當歸、川芎煲湯做成食療方食用。

3.如因濕熱郁蒸而自覺口渴, 多見于長夏暑濕比較明顯的季節, 并伴有頭重、胸脘滿悶、沒有胃口、大便溏稀、小便黃短、舌苔黃膩等癥狀, 治療應以清熱利濕、健脾升清為主。 可以選薏苡仁、木通、綿茵陳、鮮荷葉、鮮蘆根做藥膳或者濃煎代茶食用。

4.如因陽氣虛弱導致, 多是由于嗜食生冷或誤用寒涼之藥引起, 可見口干但不欲飲, 或畏寒四肢冷、短氣, 治療應以溫陽益氣為原則, 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總之, 總感到口渴是津液已傷的表現, 除了以上對癥緩解治療的方法外,

通用方為清熱潤燥、滋陰降火, 可以選用生地、麥冬、玄參、川貝母、沙參、杏仁、西洋參、山藥、龜板、枸杞、菊花等搭配進飲食, 做成食療方服用。 使用以上方法一周后, 若癥狀沒有緩解, 建議及時就醫調理。 ▲(鄺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