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洗衣工廠工業洗衣粉洗床單 腳巾餐巾一鍋端

暗訪不正規作坊

髒衣服乾淨衣服堆在一起

餐巾擦腳巾扔一處“洗澡”

閔行區龍吳路, 上海焦化廠, 幾支煙囪高高聳入雲霄。 焦化廠內, 密集的管道漸漸隱沒在龍吳路和澄江路上的一些巷子裡。 巷子中只要你向著隱隱冒出幾團蒸汽的地方走, 就會發現, 在送汽管道的末端, 好像藤條掛葫蘆一樣, “懸掛”著不少洗衣廠。 為了低廉的房租和焦化廠取之不盡的蒸汽資源, 它們聚集於此, 繁衍生息。 這裡, 就是上海洗衣廠高度集中的地方, 與其說是洗衣廠, 不如叫洗衣作坊更為貼切。

無名作坊“髒亂差”

髒衣淨衣搞“混搭”

澄江路上, 集卡、水泥攪拌車, 車來車往, 記者挑了條無名小巷, 巷口既無巷名, 更沒有號牌, 守候在此, 大約一小時左右, 一輛顏色幾乎褪盡的藍色麵包車就悄無聲息地開了過來。

跟著麵包車進入巷子, 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右手邊一個敞開式垃圾箱, 儘管天氣還算涼爽, 垃圾箱已經散發出陣陣惡臭, 剩飯剩菜, 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不僅把垃圾箱填得滿滿的, 甚至還有髒飯盒、破衣服從裡面滾落出來, 占掉了半個路面。

沿著坑坑窪窪、污水橫流的路面往前走。 垃圾箱旁邊, 出現了一排低矮的小平房, 每間平房裡都擺放著木床和桌椅板凳, 很明顯, 這裡是洗衣作坊的員工宿舍。 宿舍對面, 就是一家占地約為一百多平方米的洗衣作坊,

再往裡走, 又是另外一家。

與所在的小巷一樣, 兩家作坊既沒有門牌號碼, 也沒有銘牌。 藍色麵包車“嘎吱”一聲停在其中一家門口, 立刻有幾個工人圍上來, 手腳麻利地拉開車門, 從車廂裡往外掏東西。

車廂裡裝的是毛巾, 有長的, 有方的, 看上去應該是酒店客房裡用的。 卸車的是幾個小夥子, 便裝、粗黑的手, 一把將團成團的毛巾拽出來, 隨手扔在地上。

毛巾快被掏空時, 記者探頭向車廂裡張望, 車廂地板黑乎乎的, 有腳印, 還有小塊泥土。 “這麼髒的車子裝毛巾?”記者忍不住問。 “反正是要去洗的, 洗完了不就乾淨了?”小夥子乾脆俐落地回答。

繞過堵在門口的麵包車往裡走, 淩亂的“布草”小山一樣隨意堆放在廠房的各個角落。

雖然整個廠房約有一百多平方米, 但在其間行走, 很難找到可以落腳的地方——操作臺上、牆角裡、地面上, 到處都是待洗的和已經洗好熨幹的紡織品。 東西的堆放全部雜亂無章, 你只能從它們的色澤和淩亂程度上判斷, 這座“小山”究竟有沒有經歷過清洗。

裝卸區、洗衣區、熨燙區和打包區之間, 也沒有任何隔斷, 全部混搭在同一個廠房之中。

編織袋鐵架子運布草

工人不知自家的廠名

作坊深處, 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叔正把剛洗好的一堆衣服從洗衣機裡往“布草車”裡拽。 說是“布草車”, 其實只是一個裝有四個輪子的鐵架子, 架子上綁著大大的編織袋, 用來盛放布草。 大概是因為使用時間太長, 編織袋破舊不堪, 本來的顏色也已模糊難辨,

上面粘著黏糊糊的一層髒東西。

從洗滌到熨燙, 到折疊再到裝車, 衣物在廠房內的運輸全都要依靠這種破爛的推車。

巨大的工業洗衣機隆隆作響, 記者好奇地上前, 突然聽到“哐”的一聲, 一股水流猛然從機身之後噴湧出來, 原來是洗衣機在往地上排水。 儘管躲避得還算及時, 污水仍然沒過了記者的鞋面, 還有幾滴洗衣液飛濺到記者臉上。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 當記者詢問作坊工人“這兒叫什麼名字”的時候, 他們竟紛紛表示“不曉得”。

強鹼性黃粉洗床單

腳巾和餐巾一鍋端

洗衣作坊一角, 淩亂地堆放著幾大袋洗衣粉。 “白色粉末是普通洗衣粉, 和家用的一樣, 黃色粉末是‘強力去汙洗衣粉’。 ”一位元五十開外的洗衣工人告訴記者,

“如果是洗比較好洗的東西, 我們就用白粉;洗面巾、擦腳巾、床單什麼的, 就用黃粉。 不過黃粉鹼性太強, 用好黃粉之後必須再用中和的藥水過一下, 否則住酒店的人躺在床單上會感覺床單‘咬人’。 ”

而在之後的調查中, 業內人士指出, 洗衣工人所說的“強力去汙洗衣粉”應該就是“強鹼性工業洗衣粉”。

記者大概數了一下, 整間作坊, 一共只有四五台洗衣機。 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機器, 洗衣工人會將同種顏色的毛巾湊在一起, 無論腳巾還是面巾, 放在一起清洗。 有時, 他們剛從這個洗衣機裡撈出賓館的擦腳巾, 轉頭又把餐廳的餐巾塞進同一只洗衣機裡清洗。

這麼多衣物“一鍋端”, 是否需要對衣物和洗衣機進行消毒?洗衣工肯定地回答:“不用。

洗衣粉就能消毒。 那種黃粉, 鹼性很強, 什麼細菌都能殺死。 ”記者把這間洗衣房從裡到外兜了個遍, 甚至到後邊的庫房探訪了一番, 果然除了幾十袋黃白“洗衣粉”, 沒有找到任何消毒用品的蹤跡。

而在澄江路上另外一家看起來比較規範的洗衣廠中, 負責人告訴記者:“洗衣粉肯定不能完全取代消毒用品。 ”隨後, 這位元負責人帶領記者來到工業洗衣機旁參觀, 在這裡, 記者看到了一排高度在70釐米左右的塑膠桶, 走上前去, 一股濃濃的消毒水的氣味撲面而來。

暗訪醫用被服洗滌廠

“溫吞水”來消毒

手工疊衣為省錢

如果說為餐廳和連鎖酒店洗衣的洗衣作坊已讓人感到難以忍受。 那麼記者在探訪閔行一處醫用被服清洗廠時的所見所聞, 就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髒被服堆在地上

員工多為農民工

走進洗衣工廠的大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場院裡一輛藍色的卡車,此時車廂是空的。卡車旁還有輛叉車,可以想見,這裡的業務量之大,單靠人工,已經來不及完成搬運。

事實也正是如此,再往前走上幾步,立刻就能看見十來座半人多高的“小山”隨意堆放在廠房之中。

說是廠房,其實並不確切。這處洗衣廠的廠房活像沒有完工的爛尾樓,只有一個巨大的水泥框架,四周沒有門窗,全靠頭上的頂棚遮風擋雨。

未經清洗的髒被服就堆放在水泥框架下的地上。不用細看,一眼就能認出它們的出處——白色、藍色的被單、帶條紋的病號服,其中一包床單血跡斑斑,上面大塊的血漬鮮豔欲滴,一看就知道是剛從手術臺上撤下來的。

小心地繞過髒被服堆成的小山,十幾台大型工業洗衣機毫無遮擋地出現在眼前。與民用洗衣作坊一樣,髒布草堆場和洗衣區之間沒有任何隔斷。

一位五十開外的男工在洗衣機間徒手收集清洗完畢的被服。老闆看著他忍不住歎了口氣:“現在的人工費太貴了,只能隨便找點農民工來充數,能搬東西就行。就算農民工也找不到年輕的,只好找四五十歲的來幹活。”

80℃“高溫”消毒

不行再加上消毒水

洗滌廠老闆告訴記者,對衛生被服進行消毒有兩個方法:把被服放在洗衣機裡,再把水加熱到80℃的‘高溫消毒’;如果高溫消毒還不行,我們也會在洗衣機內加入消毒水消毒。”

當被追問,如何判斷“高溫消毒還不夠”,老闆卻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暗訪之後,記者詢問專業人士,把水加熱到80℃是否真有消毒的作用時,該專業人士解釋說,許多洗滌助劑只有在水溫達到70℃以上時,其中的活性物質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說,80℃水溫有助於清潔被服上殘存的污漬,但在消毒方面“意義不大”。

“與其說洗滌時80℃的水溫可以消毒,還不如說漂白環節和高溫熨燙環節殺滅的細菌更多,”這位專業人士表示,“但即便是120℃以上的高溫熨燙,對於一些孢子外殼比較堅硬的細菌,仍然無能為力。”

乾淨病號服手工折疊

老闆稱這是為了省錢

在洗衣廠房的一側,記者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房間,走進去一看,十來名女工正在折疊剛剛烘好的衣物。這些女工既沒戴帽子口罩,手上甚至連手套也沒有,所謂“工作服”,不過是便裝外面套了一條圍裙而已。

房間裡很熱鬧,女工們一邊聊天,一邊幹活,其中一名女工像疊普通衣物那樣,三下兩下折好一套“格子服”,然後隨手塞在操作臺下的地上。

看到記者對折疊衣物的環節產生了興趣,洗衣廠老闆忽然有些心虛,沒等記者提問,他就主動揭起了自己的短:“用人工折疊衣服確實不對,但是我也沒有其他辦法。”

“我們是有資質的洗衣企業,該有的證件一個不少,”老闆信誓旦旦地保證,“可是,洗衣房的日常開支實在太大——用水、用電,還要滿足環保要求,搭建汙水處理設備——我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做到十全十美。”

順著老闆的指點,記者在廠房對面,看到了一處兩層樓高的水泥塔。“這個設備光造就要一百多萬,每年的運營成本也在七八萬元錢。”老闆說,“按理說洗醫院的東西,各個區域都要嚴格分開,洗好的衣物也該用機器來折疊,可惜我們廠根本沒那麼多錢,只好先這樣將就。”

業內人士揭黑幕

井水江水混搭漂白劑

挑挑燙燙冒充洗過了

在百客洗衣有限公司紀總經理眼裡,洗衣行業的混亂,決不僅止于記者所見所聞。

“現存於上海地區的洗衣廠中,洗衣作坊的數量差不多是正規廠家的1.5倍。”紀經理所指的作坊,是指沒有達到環保、衛生標準,缺少相關許可證件的洗衣企業。

此外,醫用被服洗滌的最大隱患是難以做到“清汙分離”。

“硬水”洗衣發黑發脆

為掩飾添加過量漂白劑

“洗染業是有污染的行業,所排污水中的洗衣粉、漂白粉和柔順劑,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按照規定,排汙必須經過汙水處理設備。”紀經理告訴記者,如果是建設在工業園區內的正規洗衣企業,會使用園區專有的排汙管道,園區還會為他們配置專門的汙水處理廠。

可是,小作坊根本不會去花環保這筆“冤枉錢”,“它們的排汙基本是直接進入雨水管道,流入自來水循環系統的。”

取水環節同樣暗藏貓膩——一家洗滌作坊,如果一年的營業額是120萬元,那麼通常情況下,水費要占掉其中的2%—3%。這筆錢若能省下來,也算一塊不小的利潤。

“洗衣用水有硬水、軟水之分,”紀經理介紹,“硬水含的礦物質比較多,洗完的東西發黑發灰。而‘軟水’是經過沉澱、過濾的水源。在上海,其實一般的民用自來水就可以滿足洗滌用水的要求。”

問題是,上海的洗衣作坊大多位於郊區,紀經理表示,“有的靠近工業區,就直接使用工業區為化工企業提供的工業自來水洗滌衣物,工業自來水水質偏硬,但價格僅是民用自來水的70%到80%;有的作坊甚至連工業用水也不捨得用,直接打一口井,從地下取水;臨近江邊的作坊更會就地取材,把江裡的水直接引上來使用。”

使用不達標的水源,造成的後果便是衣物洗得多了容易發黑發脆,為了讓洗出來的衣服“潔白如新”,洗衣作坊就會在洗衣時添加大劑量的漂白產品。

撿垃圾自己燒鍋爐

用強鹼工業洗衣粉

洗衣成本的另一塊大頭是蒸汽費用。“你所走訪的小作坊位於焦化廠附近,使用焦化廠提供的蒸汽,這種蒸汽比較潔淨,符合要求,因此那些企業還不算最差,還能算得上是‘良心企業’呢,”紀經理開玩笑地說,“事實上,目前上海仍有不少洗衣作坊的蒸汽都來自於自家燒的鍋爐。”

自己造鍋爐,燃料卻不捨得使用好的,“自己去拉點垃圾來燒,什麼廢木料、廢塑膠啊都燒,對空氣造成的污染難以想像。”

洗衣所用的化學用料就更難控制了。紀經理告訴記者,有些化工廠為了迎合洗衣作坊的需要,會為它們特別配置“鹼性較強、去汙力較高、價格較低”的工業洗衣粉。

清洗之前“挑一下”

熨一熨冒充“洗過了”

令記者驚訝的是,在紀經理眼裡,即便是使用工業洗衣粉洗衣的小作坊,仍然不能算是最差。“你知道嗎,有的洗衣作坊接到‘布草’之後,甚至洗也不洗。”

紀經理告訴記者,賓館的床單、毛巾使用一次就會送洗,因此大多數織物上不會留有汙跡。

“這就給了洗衣作坊可鑽的空子。收到賓館送來的布草後,洗衣作坊在清洗之前會額外增加一道工序——挑布草,把沒有血跡、酒漬、油漬的布草挑選出來,簡單地熨燙一下,就直接送還回去,表面看上去和新洗過的沒啥區別。”

“前段時間,媒體曾經爆出一起航空公司和洗衣廠的糾紛,”紀經理說,“航空公司發現,洗衣廠沒有對他們送去的東西進行清洗。外行人看著覺得是新聞,我們業內人早已經見怪不怪了,這樣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隱藏得很好,難得被發現罷了。”

洗滌洗出刀片臍帶

醫用被服清汙難分

相比普通布草,醫用被服清洗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做到清汙分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醫院被服的洗滌,衛生部有兩個規定,第一是傳染病人使用的被服未經消毒不得出病房;第二是衛生被服洗滌要做到“清汙分離”,就是洗乾淨的被服和沒洗乾淨的要嚴格分開。

李先生是某大型衛生被服洗滌廠的總經理,他向記者透露,目前的情況是,對於第一條規定,絕大多數醫院都能做到,“正規醫院一般都會提前消毒傳染病人使用過的被服,保證衣物在送洗時,已經沒有病菌殘留。但個別小醫院,也確實出現過內部管理混亂,部分被服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洗衣廠的情況。”

“幾年前,一家洗滌廠的同行向我抱怨,說他們廠接到了一筆很是讓人頭痛的單子。”李先生對記者說,“從開始給一家小醫院清洗被服起,他們廠的洗衣機就經常發生故障。後來,廠子老闆讓工人爬到洗衣機裡去細細察看,發現滾筒中居然有好些手術刀的碎片。”

另有一次,李先生的朋友告訴他,千萬不要接某某小醫院的活兒,因為他們的工人抱怨,在該醫院送洗的髒被服裡發現了“腸子”,李先生的朋友不相信,跑去檢查,發現髒被服果然沒有處理乾淨,只不過藏在其中的並不是工人所說的腸子,而是初生嬰兒的臍帶。

“雖說無論是手術刀具,還是嬰兒的臍帶,這些東西都應該不會出自於傳染病人,所以嚴格來講,這家醫院並未違反衛生部的被服送洗的有關規定,可醫院管理上的漏洞,仍舊有跡可尋。好在,這些都只是極個別的個案。”李先生說,“多年來也就只有幾起這樣的情況。碰到髒被服沒有事先處理乾淨的狀況,洗衣廠就算從保護洗衣機的角度考慮,也會向醫院提出抗議,甚至果斷拒絕他們的訂單。”

至於“清汙分離”的規定,李先生則透露:“相當一部分衛生被服洗滌廠無法做到。不光是在廠房裡做不到清汙分離,一些洗滌廠用來運送被服的從頭到尾都甚至只有一輛車,髒被服用這輛車從醫院里拉出來,乾淨被服再用同一輛車送回去。”

李先生甚至坦率地表示:“就連我自己的廠目前也是這樣,百分百的清汙分離只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就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髒被服堆在地上

員工多為農民工

走進洗衣工廠的大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場院裡一輛藍色的卡車,此時車廂是空的。卡車旁還有輛叉車,可以想見,這裡的業務量之大,單靠人工,已經來不及完成搬運。

事實也正是如此,再往前走上幾步,立刻就能看見十來座半人多高的“小山”隨意堆放在廠房之中。

說是廠房,其實並不確切。這處洗衣廠的廠房活像沒有完工的爛尾樓,只有一個巨大的水泥框架,四周沒有門窗,全靠頭上的頂棚遮風擋雨。

未經清洗的髒被服就堆放在水泥框架下的地上。不用細看,一眼就能認出它們的出處——白色、藍色的被單、帶條紋的病號服,其中一包床單血跡斑斑,上面大塊的血漬鮮豔欲滴,一看就知道是剛從手術臺上撤下來的。

小心地繞過髒被服堆成的小山,十幾台大型工業洗衣機毫無遮擋地出現在眼前。與民用洗衣作坊一樣,髒布草堆場和洗衣區之間沒有任何隔斷。

一位五十開外的男工在洗衣機間徒手收集清洗完畢的被服。老闆看著他忍不住歎了口氣:“現在的人工費太貴了,只能隨便找點農民工來充數,能搬東西就行。就算農民工也找不到年輕的,只好找四五十歲的來幹活。”

80℃“高溫”消毒

不行再加上消毒水

洗滌廠老闆告訴記者,對衛生被服進行消毒有兩個方法:把被服放在洗衣機裡,再把水加熱到80℃的‘高溫消毒’;如果高溫消毒還不行,我們也會在洗衣機內加入消毒水消毒。”

當被追問,如何判斷“高溫消毒還不夠”,老闆卻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暗訪之後,記者詢問專業人士,把水加熱到80℃是否真有消毒的作用時,該專業人士解釋說,許多洗滌助劑只有在水溫達到70℃以上時,其中的活性物質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說,80℃水溫有助於清潔被服上殘存的污漬,但在消毒方面“意義不大”。

“與其說洗滌時80℃的水溫可以消毒,還不如說漂白環節和高溫熨燙環節殺滅的細菌更多,”這位專業人士表示,“但即便是120℃以上的高溫熨燙,對於一些孢子外殼比較堅硬的細菌,仍然無能為力。”

乾淨病號服手工折疊

老闆稱這是為了省錢

在洗衣廠房的一側,記者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房間,走進去一看,十來名女工正在折疊剛剛烘好的衣物。這些女工既沒戴帽子口罩,手上甚至連手套也沒有,所謂“工作服”,不過是便裝外面套了一條圍裙而已。

房間裡很熱鬧,女工們一邊聊天,一邊幹活,其中一名女工像疊普通衣物那樣,三下兩下折好一套“格子服”,然後隨手塞在操作臺下的地上。

看到記者對折疊衣物的環節產生了興趣,洗衣廠老闆忽然有些心虛,沒等記者提問,他就主動揭起了自己的短:“用人工折疊衣服確實不對,但是我也沒有其他辦法。”

“我們是有資質的洗衣企業,該有的證件一個不少,”老闆信誓旦旦地保證,“可是,洗衣房的日常開支實在太大——用水、用電,還要滿足環保要求,搭建汙水處理設備——我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做到十全十美。”

順著老闆的指點,記者在廠房對面,看到了一處兩層樓高的水泥塔。“這個設備光造就要一百多萬,每年的運營成本也在七八萬元錢。”老闆說,“按理說洗醫院的東西,各個區域都要嚴格分開,洗好的衣物也該用機器來折疊,可惜我們廠根本沒那麼多錢,只好先這樣將就。”

業內人士揭黑幕

井水江水混搭漂白劑

挑挑燙燙冒充洗過了

在百客洗衣有限公司紀總經理眼裡,洗衣行業的混亂,決不僅止于記者所見所聞。

“現存於上海地區的洗衣廠中,洗衣作坊的數量差不多是正規廠家的1.5倍。”紀經理所指的作坊,是指沒有達到環保、衛生標準,缺少相關許可證件的洗衣企業。

此外,醫用被服洗滌的最大隱患是難以做到“清汙分離”。

“硬水”洗衣發黑發脆

為掩飾添加過量漂白劑

“洗染業是有污染的行業,所排污水中的洗衣粉、漂白粉和柔順劑,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按照規定,排汙必須經過汙水處理設備。”紀經理告訴記者,如果是建設在工業園區內的正規洗衣企業,會使用園區專有的排汙管道,園區還會為他們配置專門的汙水處理廠。

可是,小作坊根本不會去花環保這筆“冤枉錢”,“它們的排汙基本是直接進入雨水管道,流入自來水循環系統的。”

取水環節同樣暗藏貓膩——一家洗滌作坊,如果一年的營業額是120萬元,那麼通常情況下,水費要占掉其中的2%—3%。這筆錢若能省下來,也算一塊不小的利潤。

“洗衣用水有硬水、軟水之分,”紀經理介紹,“硬水含的礦物質比較多,洗完的東西發黑發灰。而‘軟水’是經過沉澱、過濾的水源。在上海,其實一般的民用自來水就可以滿足洗滌用水的要求。”

問題是,上海的洗衣作坊大多位於郊區,紀經理表示,“有的靠近工業區,就直接使用工業區為化工企業提供的工業自來水洗滌衣物,工業自來水水質偏硬,但價格僅是民用自來水的70%到80%;有的作坊甚至連工業用水也不捨得用,直接打一口井,從地下取水;臨近江邊的作坊更會就地取材,把江裡的水直接引上來使用。”

使用不達標的水源,造成的後果便是衣物洗得多了容易發黑發脆,為了讓洗出來的衣服“潔白如新”,洗衣作坊就會在洗衣時添加大劑量的漂白產品。

撿垃圾自己燒鍋爐

用強鹼工業洗衣粉

洗衣成本的另一塊大頭是蒸汽費用。“你所走訪的小作坊位於焦化廠附近,使用焦化廠提供的蒸汽,這種蒸汽比較潔淨,符合要求,因此那些企業還不算最差,還能算得上是‘良心企業’呢,”紀經理開玩笑地說,“事實上,目前上海仍有不少洗衣作坊的蒸汽都來自於自家燒的鍋爐。”

自己造鍋爐,燃料卻不捨得使用好的,“自己去拉點垃圾來燒,什麼廢木料、廢塑膠啊都燒,對空氣造成的污染難以想像。”

洗衣所用的化學用料就更難控制了。紀經理告訴記者,有些化工廠為了迎合洗衣作坊的需要,會為它們特別配置“鹼性較強、去汙力較高、價格較低”的工業洗衣粉。

清洗之前“挑一下”

熨一熨冒充“洗過了”

令記者驚訝的是,在紀經理眼裡,即便是使用工業洗衣粉洗衣的小作坊,仍然不能算是最差。“你知道嗎,有的洗衣作坊接到‘布草’之後,甚至洗也不洗。”

紀經理告訴記者,賓館的床單、毛巾使用一次就會送洗,因此大多數織物上不會留有汙跡。

“這就給了洗衣作坊可鑽的空子。收到賓館送來的布草後,洗衣作坊在清洗之前會額外增加一道工序——挑布草,把沒有血跡、酒漬、油漬的布草挑選出來,簡單地熨燙一下,就直接送還回去,表面看上去和新洗過的沒啥區別。”

“前段時間,媒體曾經爆出一起航空公司和洗衣廠的糾紛,”紀經理說,“航空公司發現,洗衣廠沒有對他們送去的東西進行清洗。外行人看著覺得是新聞,我們業內人早已經見怪不怪了,這樣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隱藏得很好,難得被發現罷了。”

洗滌洗出刀片臍帶

醫用被服清汙難分

相比普通布草,醫用被服清洗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做到清汙分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醫院被服的洗滌,衛生部有兩個規定,第一是傳染病人使用的被服未經消毒不得出病房;第二是衛生被服洗滌要做到“清汙分離”,就是洗乾淨的被服和沒洗乾淨的要嚴格分開。

李先生是某大型衛生被服洗滌廠的總經理,他向記者透露,目前的情況是,對於第一條規定,絕大多數醫院都能做到,“正規醫院一般都會提前消毒傳染病人使用過的被服,保證衣物在送洗時,已經沒有病菌殘留。但個別小醫院,也確實出現過內部管理混亂,部分被服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洗衣廠的情況。”

“幾年前,一家洗滌廠的同行向我抱怨,說他們廠接到了一筆很是讓人頭痛的單子。”李先生對記者說,“從開始給一家小醫院清洗被服起,他們廠的洗衣機就經常發生故障。後來,廠子老闆讓工人爬到洗衣機裡去細細察看,發現滾筒中居然有好些手術刀的碎片。”

另有一次,李先生的朋友告訴他,千萬不要接某某小醫院的活兒,因為他們的工人抱怨,在該醫院送洗的髒被服裡發現了“腸子”,李先生的朋友不相信,跑去檢查,發現髒被服果然沒有處理乾淨,只不過藏在其中的並不是工人所說的腸子,而是初生嬰兒的臍帶。

“雖說無論是手術刀具,還是嬰兒的臍帶,這些東西都應該不會出自於傳染病人,所以嚴格來講,這家醫院並未違反衛生部的被服送洗的有關規定,可醫院管理上的漏洞,仍舊有跡可尋。好在,這些都只是極個別的個案。”李先生說,“多年來也就只有幾起這樣的情況。碰到髒被服沒有事先處理乾淨的狀況,洗衣廠就算從保護洗衣機的角度考慮,也會向醫院提出抗議,甚至果斷拒絕他們的訂單。”

至於“清汙分離”的規定,李先生則透露:“相當一部分衛生被服洗滌廠無法做到。不光是在廠房裡做不到清汙分離,一些洗滌廠用來運送被服的從頭到尾都甚至只有一輛車,髒被服用這輛車從醫院里拉出來,乾淨被服再用同一輛車送回去。”

李先生甚至坦率地表示:“就連我自己的廠目前也是這樣,百分百的清汙分離只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