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六養”“四少”的養生宗旨

即使有一點原本以為可以充填生活內容的“雅興”, 如書法、繪畫、遠足、寫作、花草等, 也淺嘗輒止, 不能繼續, 往往半途而廢。 於是, 長籲短歎, 百無聊賴, 而且心中苦悶, 慨歎很難有抒發的地方和物件。

清人有“六養”、“四少”的養生大旨, 不妨可以參據調節。

“六養”“流水之聲, 可以養耳;青禾綠草, 可以養目;觀書繹理, 可以養心;彈琴學字, 可以養指;逍遙杖履, 可以養足;靜坐調息, 可以養筋骸”。 這是說要多接觸大自然, 頤養性情以及耳目之聰明、步履之矯健, 同時靜以讀書養氣, 保持身心的健康。

“四少”“口中言少, 心中事少, 肚中食少,

自然睡少”, 是說飲食、睡眠要適度, 精神狀態要好, 少積存煩惱、少說話, 以免費神。 這當然不是讓人裝癡作啞, 也是適度的意思, 所謂“依此四少, 神仙可了”。

中醫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未病先防, 未老先養

中醫學的養生防老方法都是以預防疾病、保健益壽為目的。 如起居調攝方面, 《內經》強調“風雨寒暑”等“虛邪賊風”要“避之有時”;飲食衛生方面,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有專篇強調預防食物中毒;孫思邈在其著作中記載了用動物肝臟來預防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和海帶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內經》還提倡用針灸來預防疾病、養生益壽。 因此, 中醫養生學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未老先養。

日常調理, 生活有節

講究生活規律, 注意對日常生活如飲食、起居、睡眠、勞動及精神等方面的調養,

對延緩衰老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如精神養生法、睡眠養生法、飲食養生法、起居養生法、四時養生法等。

自我鍛煉, 持之以恆

中醫學自我鍛煉的方法, 包括氣功、導引、按摩等, 近代所謂氣功, 源於古代的導引、吐納等鍛煉方法, 關鍵是調身、調心、調息。 它們可使人體排除內外干擾, 形神合一地處於最佳狀態, 從而對整個生命過程實行自身調控, 激發和調動人體內在潛力, 祛病防老。

藥食相兼, 針灸相配

在中醫歷代文獻中, 不時可見到許多藥物和方劑具有“益氣輕身”、“延年益壽”等作用的記載, 這些都屬於藥養的範疇。 食療則是中醫養生寶庫中又一朵奇葩。

食物與藥物相輔相成, 共同起到強身延年之功。 此外, 還有針刺保健、養生灸、臍療法、藥枕療法等許多行之有效、簡單實用的方法。

中老年養生用藥十忌

1、忌濫用西藥抗生素、激素和維生素(所謂西藥“三大素”)乃因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虛, “三大素”類似於苦寒中藥:黃芩、黃連、黃柏之類, 傷脾敗胃, 且付作用較多, 變症疊出。

2、忌長期濫用西藥止通片, 因久用止痛片損傷胃腸道, 引起胃出血, 久服還會成癮, 危害極大。 當尋求中醫藥治療。

3、忌迷信名貴藥, 名牌藥, 因貴藥不等於好藥, 不一定對症。 藥輕價廉, 功在對症, 參茸盲投, 多見傷人, 大黃對症, 屢屢救人。

4、忌輕信民間偏方、秘方。 偏方、秘方確有對症之病, 但地有南北, 人有寒熱,

差之毫釐, 繆之千里。

5、忌濫用滋補藥, 補藥亦要辨證使用, 盲投峻補, 非但無功, 反招其害。

6、忌求愈心急, 擅自增加用藥劑量, 致使脾胃不能承受重負, 反增變症。

7、忌茶水送藥, 酒後服藥, 抽煙服藥, 因煙酒後服藥有多種不良反應, 使藥效大減, 茶水亦大減藥物療效。
8、忌盲目服用抗衰老藥(包括性抗衰老藥), 市售抗衰老藥, 均七分宣傳, 三分見效, 且療效不能鞏固, 其治本之法, 必須求治中醫。

9、忌飲料、礦泉水, 因飲料、礦泉水中有苯類防腐劑, 會導致肝脾質地纖維化。

10、忌防暴飲暴食, 饑飽無時, 肥甘厚膩, 飲酒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