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防燥滋養的三個原則 預防秋季皮膚瘙癢症

下面, 我們一起從飲食、穿衣等四個方面預防皮膚瘙癢。

原則一:減少皮膚油脂的丟失並及時補充油脂

南方人洗澡勤, 特別是常洗熱水澡, 往往會把身上的油脂清洗過多, 加重皮膚的乾燥。

醫生建議, 洗澡的水溫以32℃為宜, 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不要泡澡, 不必天天使用沐浴露。 洗澡後, 趁著皮膚還有些濕潤時全身塗抹潤膚霜, 在手腳、膝蓋、關節處則塗抹油性多一點的潤膚產品。

原則二:科學合理的膳食搭配

要皮膚不乾燥, 就得多喝水, 多吃蔬菜水果和豆製品, 減少體內水分的缺失。 同時, 注意攝入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海帶,

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蔔等蔬菜, 以及膠質豐富的食物如豬蹄、肉皮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像咖啡、濃茶、辣椒、蔥、蒜或酸性食物, 這些都會加重皮膚瘙癢的症狀。

原則三:最後選擇寬鬆、純棉類衣服作貼身衣物

穿著對皮膚的保護也有重要意義。 首先要穿純棉的衣物(尤其是內衣), 不要穿化纖或針織材料的衣物, 因為後者容易引起靜電和瘙癢;其次衣服要穿得寬鬆, 不要緊繃在身上。 查旭山還特別強調要穿長衣褲, 以防直接吹風皮膚更加乾燥。

在滋養之外, 我們還得注意的是, 秋冬季如果洗澡過於頻繁, 並大量使用浴液, 就會使正常角質細胞過多脫落及皮脂膜進一步變薄, 導致皮膚屏障破壞,

從而引起皮膚乾燥瘙癢。

由此可見, 洗澡雖為個人衛生習慣, 但也會有諸多禁忌, 對於洗澡要注意四大不宜:

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10分鐘左右即可

許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乾淨, 尤其是一些有潔癖的女性, 洗澡時間往往超過半小時, 個別的甚至一個小時。

過長時間的洗滌必然會將人體表面的皮脂膜洗去更多, 缺乏皮脂膜保護的皮膚將會顯得乾燥起皮屑, 隨之而來的是瘙癢不已。

二、不宜用熱水燙洗, 水溫40℃為宜

熱刺激可以抑制癢感, 所以瘙癢病患者大多喜歡用溫度高的水“燙洗”, 有的老年人甚至用鹽水或花椒水燙洗。

這樣做當時會感到很“舒服”、很“解癢”, 但殊不知過熱的水溫對皮膚是一種不良刺激, 會把皮膚表面的保護膜溶解,

使皮膚更乾燥, 更容易使瘙癢加劇, 洗澡時水溫以40℃為宜。

三、洗澡次數不宜過頻

由於皮脂膜對皮膚的保護至關重要, 而老年人因衰老的緣故, 皮膚顯得很乾燥, 故對老年人而言, 一周洗一次澡足矣。

而一些比較講究又有天天沐浴習慣的人, 可以每天洗澡, 但不要每次洗“徹底”, 如果每次洗澡都要用大量的浴液、香皂甚至肥皂去塗抹周身的皮膚, 然後在每個部位都“認真”搓洗, 這些潔膚產品的過多使用必然會將冬季皮膚本身就不多的皮脂膜去掉得更為“乾淨”了, 失去皮脂膜保護的皮膚自然會乾燥瘙癢。

所以, 每次洗澡時, 頸部、腋下及陰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 但也不要用得太多, 身上其他部位用溫水淋浴沖一沖就可以了,

儘量不要泡澡, 更不要使用鹼性肥皂清洗身上。

四、不宜用力搓澡

不少年輕人喜歡蒸桑拿, 用勁搓澡, 直到身上發紅, 其實搓下來的“泥”就是皮膚保護膜。

這是因為隨著表皮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不斷脫落的角質細胞, 在被水浸泡後, 角質層含水量增加, 變得鬆散, 此時用力搓後就是人們常說的“泥”。 而經常熱水浸泡、搓洗可以導致正常角質細胞的過多脫落及皮脂膜的變薄, 使皮膚屏障保護功能被過多地破壞。

皮膚也會在“泥”被搓乾淨後更加發癢。 搓澡過於用力是引起皮膚瘙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一些皮膚比較乾燥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洗完澡後, 最好在5分鐘內在身上適量地塗抹一些具有皮膚保濕功能的潤膚品,

通過外補的“保濕因數”以保持皮膚的水分, 防止皮膚乾燥起屑, 減少皮膚瘙癢的發生。

另外, 每次洗澡後最好及時更換內衣, 內衣要寬鬆、柔軟、舒適, 貼身內衣儘量穿質地柔軟的純棉織品, 不要貼身穿羊毛或人造纖維織品, 避免刺激皮膚。

一旦有瘙癢發生, 可以採取拍打或用指腹按揉的方式止癢, 儘量避免用尖銳的指甲去搔抓, 因為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覺神經因反復刺激而更加興奮、敏感, 使瘙癢進一步加重, 從而形成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

冬季瘙癢的情況較為普遍, 因此也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含有樟腦、薄荷、冰片的止癢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