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臨壓力感到焦慮時你如何調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指出,
當焦慮影響到了自己的飲食和睡眠,
無法正常地學習和工作時,
就需要找專業醫生進行治療。
焦慮症父母
應積極治療自己的疾病
焦慮症是所有精神心理疾病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張斌介紹,
焦慮症是指在沒有腦器質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情況下,
以精神和軀體的焦慮症狀為主要特點的一組精神障礙,
具有緊張、擔憂和畏懼的感受。
之所以會產生焦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物學因素,
家族中有焦慮症患者的人具有更高的患病風險,
這提示患有焦慮症的父母,
需要積極進行治療,
這樣可以減少子女患上焦慮症的風險;同時腦內神經遞質失去平衡是引發焦慮症的重要原因,
醫生強調患者堅持服藥,
目的就是啟動大腦的自動調節機制,
使這些神經遞質重新回歸平衡狀態。
二是心理學因素,
擁有急躁、自我要求高、容易患得患失的性格的人更容易患上焦慮症,
同時一些負面的思維模式與消極的應對方式也容易讓人陷入焦慮之中。
三是社會學因素,
當面對的壓力超過承受範圍,
正常的心理健康狀態受到極大衝擊,
使我們變得緊張不安。
不要過分相信
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
就緩解焦慮而言,
張斌表示,
運動、定時作息、健康飲食、聊天聚會、旅遊、閱讀、聽音樂等都可以很好的緩解焦慮。
但他強調,
不要過分相信自己調節情緒的能力,
覺得自己也算經歷了很多壓力或者焦慮了,
所以現在肯定沒有問題,
自己一個人扛。
或者害怕把壞情緒帶給別人,
所以減少和人接觸,
而是悶在心裡,
自己想辦法處理,
比如過度聽音樂或過度閱讀、過度打遊戲等,
都不是很好的處理焦慮的辦法。
如果焦慮抑鬱的狀態長期沒有得到改善,
除了會達到疾病的程度,
還會加重自殺的風險,
應引起重視。
張斌指出,
當焦慮影響到了自己的飲食和睡眠;原來感興趣的現在也不感興趣了,
別的事情也開始煩躁;無法正常地學習和工作,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的任意一種,
則需要找專業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