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柴葛解肌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柴葛解肌湯

【出 處】《傷寒六書》

【分 類】解表劑-辛涼解表

【組 成】柴胡(6克) 幹葛(9克) 甘草(3克) 黃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 芍藥(6克) 桔梗(3克)

【功 用】解肌清熱

【用 法】水二盅, 加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 槌法加石膏末一錢(3克), 煎之熱服(現代用法:加生薑3片, 大棗2枚, 石膏12克, 水煎溫服)。

【禁 忌】若太陽表邪未入裡者, 不宜使用本方, 恐其引邪入裡;若裡熱而見陽明腑實(大便秘結不通)者, 亦不宜使用。

【方 論】

方中柴胡、葛根解肌發表為君;石膏、黃芩清內鬱之熱, 羌活、白芷散外感風寒為臣;桔梗宣肺利咽, 芍藥和營泄熱為佐;生薑、大棗和營衛, 健脾胃為使。

諸藥相配, 共奏辛涼解肌, 兼清鬱熱之效。

【方 解】

本方證乃太陽風寒未解, 而又化熱入裡。 外感風寒, 本應惡寒較甚, 而此惡寒漸輕, 身熱增盛者, 為寒鬱肌腠化熱所致。 因表寒未解, 故惡寒仍在, 並見頭痛、無汗等症。 陽明經脈起於鼻兩側, 上行至鼻根部, 經眼眶下行;少陽經脈行於耳後, 進入耳中, 出於耳前, 並行至面頰部, 到達眶下部;入裡之熱初犯陽明、少陽, 故目疼鼻幹、眼眶痛、咽幹耳聾。 熱擾心神, 則見心煩不眠;脈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 裡有熱邪之佐證。 此證乃太陽風寒未解, 鬱而化熱, 漸次傳入陽明, 波及少陽, 故屬三陽合病。 治宜辛涼解肌, 兼清裡熱。 方以葛根、柴胡為君。 葛根味辛性涼, 辛能外透肌熱, 涼能內清鬱熱;柴胡味辛性寒,

既為“解肌要藥”(《明醫指掌》卷1), 且有疏暢氣機之功, 又可助葛根外透鬱熱。 羌活、白芷助君藥辛散發表, 並止諸痛;黃芩石膏清泄裡熱, 四藥俱為臣藥。 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 清透陽明之邪熱;柴胡配黃芩, 透解少陽之邪熱;羌活發散太陽之風寒, 如此配合, 三陽兼治, 並治陽明為主。 桔梗宣暢肺氣以利解表;白芍、大棗斂陰養血, 防止疏散太過而傷陰;生薑發散風寒, 均為佐藥。 甘草調和諸藥而為使藥。 諸藥相配, 共成辛涼解肌, 兼清裡熱之劑。

本方的配伍特點:溫清並用, 側重于辛涼清熱;表裡同治, 側重於疏泄透散。 它和一般辛涼解表以治風熱表證之方, 當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