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藥材價格上漲怎么辦

據《成都商報》報道, 中藥價格現在已是“每月一調, 漲多降少”。 有數據顯示, 目前市場上用量大的中藥材品種都在漲。 如太子參去年是20元/公斤, 現在漲到了大約200元/公斤。

據權威人士分析, 中藥材漲價不外四個原因:一是游資炒客囤積中藥材, 故意哄抬價格, 從中謀取更高利潤;二是今年國內頻發地質災害, 導致中藥材產量下降;三是因為種植中藥材利潤太薄, 不少藥農減少種植面積;四是因為很多患者看好中藥材的養生作用, 市場需求量大。

而透過這次中藥漲價的風波, 不難看出, 除卻一些自然因素的影響外,

有許多人為操作的痕跡。 據分析人士透露“從中可以看出莊家的身影, 他們先囤后拋, 導致價格變動”。 炒綠豆、炒大蒜等行為被復制到中藥材領域, 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藥材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保證中醫療效的根本, 充足的中藥材供應是中醫正常診療服務的根本保證。 長期以來, 中醫之所以受國人青睞, 主要與中醫“簡便效廉”的優勢密不可分。 尤其是與現代醫學模式下高昂的醫療費用相比, 中藥材多來自于天然, 容易采摘、成本低廉。 因此, 對于中醫藥的這些特色, 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保護。

但是, 筆者感覺到, 中藥廉價的狀態正在發生著變化。 過去一些常用藥物, 主要依賴于大自然的供給, 基本上沒有成本;醫家也多是自采自種,

自給自足, 再加上商業化程度不高故而藥價低廉。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 中藥材的野生資源越來越少, 很多藥物變得十分昂貴, 如人參、冬蟲夏草等, 而這些野生資源自然成了一些商家炒作的首選。

野生資源的匱乏迫使藥材開發以人工種植為主, 逐漸形成了新的藥材種植產業體系。 隨著體系的形成, 就必然要按照市場規律的運作進行, 一方面形成了新的壟斷體系, 一部分商家開始關注于中藥材種植領域進行原料壟斷, 賺取投機之財;同時還有一部分種植戶按照市場供應波動調整生產, 農戶跟著價格走, 價格高了就多種, 價格低了就不種, 導致市場供應不均衡。

醫療行業是一種福利保障性行業,

應該以公益性、服務性為主, 因此在兼顧藥品價格時首先應該保證藥品供給維持在較低的運行成本上, 讓老百姓享受到價廉的優質服務。 這是一個健康醫療行業的必須選擇。

筆者認為, 目前應站在實事求是的角度去掌握中藥材供應的市場行情, 有關方面要在擴大中藥材供應的前提下, 進一步加強中藥材市場整頓和調控, 嚴厲打擊一些利用中藥囤積居奇、大發橫財的投機倒把行為, 嚴格控制中藥材交易中的壟斷行為, 切實保證中藥材的價格處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 真正保證中醫“簡便效廉”優勢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