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踩棉花感”可能是病人的一種感覺,
例如糖尿病時間久了可能患上一種叫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併發症,
一系列異常變化損害了我們的周圍神經,
導致周圍神經的感覺敏度減退,
觸覺不靈敏造成的。
“踩棉花感”也有可能是病人自覺走路不穩,
常常描述為“腳下沒根兒”,
甚至其他人可以看到患者走路搖搖晃晃。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腳踩棉花感常見於什麼疾病吧!
可能是我們的眼睛在作祟,
如眼睛屈光不正或者眼肌麻痹導致看到的東西不能在視網膜上結成清晰的物像或者就是將一個物體看成離開的兩個物體,
就會導致病人站立不穩;它也可能是脊柱的病變,
例如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
多樣而複雜,
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
在以後逐漸加重,
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
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
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
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
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所以說症狀是非常豐富,
多樣而複雜的。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
頸脖子僵硬,
活動受限。
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有的伴有頭暈,
房屋旋轉,
重者伴有噁心嘔吐,
臥床不起,
少數可有眩暈,
猝倒。
有的一側面部發熱,
有時出汗異常。
肩背部沉重感,
上肢無力,
手指發麻,
肢體皮膚感覺減退,
手握物無力,
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
行走不穩,
二腳麻木,
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
二眼發脹、發幹、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
胸部緊朿感,
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
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
性功能障礙,
甚至四肢癱瘓。
也有吞咽困難,
發音困難等症狀。
這些症狀與發病程度,
發病時間長短,
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係。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
多數能自行恢復,
時輕時重,
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
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
會引起心理傷害,
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鬱等症狀。
頸椎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狹窄症等腰椎病同屬脊柱的退行性改變,
二者都容易引起神經痛。
但二者更有明顯的不同點,
一般來說,
頸椎病比腰椎病的症狀和體征更加複雜多變,
更容易被患者忽視和醫生漏診、誤診。
頸椎病引起的症狀體征,
較腰椎病範圍更廣泛而嚴重。
須與上頸段椎間盤綜合征鑒別的病症:枕寰關節和寰樞關節扭傷或半脫位常可引起與上頸段椎間盤綜合征相同的臨床表現。
患者年齡較小,
或有或無損傷史,
常訴嚴重頸痛,
向一側頭皮放射,
可至額部。
頸項僵硬,
椎旁肌痙攣,
不能點頭轉頸,
常呈斜頸畸形。
椎旁肌和“風池穴”處有壓痛,
但無上肢疼痛和體征。
X線攝片正常,
或從張口位中見到寰樞關節半脫位。
這些徵象常見於“落枕”,
在兒童則為頸椎自發性半脫位。
所謂“落枕”是上頸段因睡眠姿勢不佳,
而發生的半脫位或關節扭傷所引起的椎旁肌痙攣。
但在中年以後,
尤其對累發性“落枕”,
應懷疑上頸段椎間盤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