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澤蘭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Hónɡ Zé Lán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Conehead

【別名】水靈山、水連召、山澤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垂序馬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rolanthes japonicus (Thu-nb.) Miq. [Chanpionella japonica (Thunb.) Bremek.]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垂序馬藍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 高60-80cm。 莖叢生, 呈四棱形, 靠地的節上生不定根, 節間基部腫脹;上部多分枝。 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披針形, 長3-4cm, 寬0.7-1cm, 先端鈍尖, 基部狹楔形, 兩面均無毛, 邊緣疏鈍鋸齒。 短穗狀花序由枝頂葉腋抽出;花淡紫色, 直徑約1.2cm;萼片5;花冠漏斗狀, 下部細長成筒, 略彎, 上部5裂片, 先端圓形;雄蕊二強, 著生於冠管上, 花絲基部有膜相連, 有1退化雄蕊殘跡。 蒴果長7-10mm。 種子4顆, 有微毛。 花期6-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邊、溝邊等陰濕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歸經】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化瘀行水。 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症瘕;身面浮腫;癰;腫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注意】《四川常用中草藥》:無血滯者忌用。

【各家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消瘀行水, 舒肝散鬱。 治月經不調, 產後淋漓腹痛, 血暈, 症瘕癰腫, 跌打損傷及身面浮腫。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