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治療方式是什麼

新生兒是剛剛誕生的新生命, 剛剛出生的嬰兒由於自己並不適應外界的環境, 這樣就會引發很多的症狀,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就好好的進行觀察吧, 因為新生兒的生命體征是不穩定的, 這樣就需要更好的進行觀察和治療, 以下就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治療方式。

歐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防治指南(2010)指出:產前單療程應用激素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有預防作用, 但重複應用激素的潛在益處以及遠期安全性仍不明確;許多涉及出生時穩定早產兒病情的臨床處理沒有循證醫學證據, 包括用氧及積極的正壓通氣, 甚至有時可能對患兒有害;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管理中至關重要, 但是對不同胎齡早產兒選擇最優製劑、最適劑量及最佳使用時間尚不清楚;機械通氣這一呼吸支援形式可以挽救患兒的生命,

但卻容易引起肺損傷, 治療策略應該盡可能使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或鼻腔通氣, 儘量避免機械通氣;為使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獲得最佳預後, 必須給予良好的支援性治療, 包括維持正常的體溫、恰當的體液療法、良好的營養支持、處理動脈導管開放, 以及迴圈支援維持適當的組織灌注。

一.護理

應按早產兒加強護理。 置嬰兒于適中溫度的保暖箱內或輻射式紅外線保暖床上, 用監護儀監測體溫、呼吸、心率、經皮測TcO2和TcCO2。 還需監測平均氣道壓。 環境溫度需保持腹部皮膚溫度在36.5℃或肛溫(核心或深部溫度)在37℃, 使體內耗氧量在最低水準。 相對濕度以50%左右為宜。 經常清除咽部粘液, 保持呼吸道通暢。 注意液體進入量和營養,

可採用靜脈高營養液滴入, 至能吸吮和吞咽時母乳餵養。

二.供氧和機械呼吸

為改善缺氧, 減少無氧代謝, 須供給足夠氧氣, 輕症可用鼻塞、面罩或持續氣道正壓呼吸(CPAP)。 如FiO2已達0.8, 而PaO2仍在6.65kP(50mmHg)以下則需作氣管插管, 使用呼吸機。 吸氣峰壓不超過2.9kPa(30cmH2O), 平均氣道壓<0.98kPa(<10cmH2O), 呼吸頻率25~30次/分, 吸氣時間(I):(E)=1:1~2FiO2開始時高, 以後漸減至0.4。 撤除呼吸機時先以加強呼吸(IMV)過渡, 每10次呼吸加強一次。 也可採用高頻率呼吸, 用較小潮氣量和較高通氣頻率進行通氣, 由於某種原因於吸氣時間短, 故吸氣峰壓和平均氣道壓道壓均低, 胸腔內壓亦低, 有利於靜脈回流, 常用的方法是高頻噴射通氣(HFJV), 用鼻管插入新生兒鼻腔 1.5~2cm左右, 驅動氧壓(工作壓力)0.125kg/cm2,噴射頻率150~300次/分,

根據病情持續1~3 小時後, 與一般鼻塞法供氧交替治療, 至血PaO2能維持7.98kPa(60mmHg)以上, 但不超過11.97~13.3kPa(90~100mmHg), 則可改用鼻塞法。

以上就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治療方式, 希望引起重視, 得到更加的關注, 新生兒的生命體征是不穩定的,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 就好好的進行觀察, 治療, 是非常的不錯的, 由於對外界的環境並不熟悉, 引發的症狀也是不同的, 這樣就好好的進行治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