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春季養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春為四時之首, 萬象更新之始。 《黃帝內經》裡所說:“春三月, 此謂發陳。 連俱生, 萬物以榮。 ”就是說, 當春回大地之際, 冰雪消融, 自然界陽氣升發, 萬物復蘇, 柳絲吐綠, 萬事萬物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季三個月中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有寒氣消退, 氣候變暖, 萬物復蘇萌發為特點。

我國古老的生活諺語“春捂秋凍是符合春季養生原則的。 因此, 在春季穿著宜保暖, 注意防避風寒, 尤其是體弱多病之人。

人體內的陽氣經過一冬的閉藏, 在春暖花開, 春陽生髮之際, 也應隨春生之勢而動, 向外升發以與天地之氣相應。

唐代養生家孫思邈說過:唐代養身之道, 常欲小勞。 ”在寒冷的冬季裡人們在室內活動較多, 因而各臟腑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到了春季, 氣候轉暖, 就應該加強戶外鍛煉, 舒展肢體、活動筋骨。

春季氣候轉暖, 萬物復蘇, 百花盛開, 很多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也進入生長繁殖旺盛的階段, 加之春季天乾物燥, 易起大風, 易引發哮喘、過敏等健康問題, 因此要避之有時”。

在飲食方面, 要謹遵《黃帝內經》裡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 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 春季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 向上向外疏發。 因此, 春季飲食養生必須掌握節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 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 使之下斷充沛,

逐漸旺盛起來, 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

隨著四季氣候的不同, 在選擇食物的冷、熱、苦、酸、辛、甘等性昧時也應有異。 春季肝為主髒, 酸與肝相應, 可增強肝臟的機能。 肝屬木, 脾屬土, 五行之中木能克土, 容易造成肝氣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 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 唐代養生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 增甘, 以養脾氣。 ”意思是說, 當春天來臨之時, 人們要少吃點兒酸味的食品, 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