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帶狀皰疹民間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是常見的春天, 秋天或夏天常見的病症, 在發病的最初期患者僅僅只是覺得有發熱, 低燒或者是乏力的症狀, 這些症狀會讓人們誤以為是感冒, 結果到醫院去觀察幾天原來是得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說嚴重不嚴重, 說輕也不是很清, 需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的中藥偏方:

1、毒瘀並解方

黃芩10~15g, 山梔10~15g, 莪術10~15g, 元胡6~10g, 豬苓15~30g。 將上藥(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鐘, 先將元胡放入, 煎20分鐘, 再與餘藥同煎30分鐘, 每劑煎2次, 將所得藥液混合。 每日1劑, 分2次溫服。 服用本方時, 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帶狀皰疹的偏方

黃芩性味苦寒, 清熱解毒, 燥濕瀉火, 用以為君;山梔為臣, 與黃芩共奏清熱解毒之效;莪術行氣破血, 消積止痛;元胡活血散瘀, 行氣止痛, 二者為佐藥, 共奏疏達氣血之瘀滯而止痛之功效。 豬苓利水滲濕, 驅邪從小便而走, 佐助君藥清熱之功。

全方藥簡力專, 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而達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藥、木香、枳殼、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藍根。 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 煎30分鐘, 每劑煎2次, 將所得藥液混合。 每日1劑, 分2次溫服。 服用本方時, 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此證多屬毒邪偏盛, 雖經治療, 毒熱未盡或氣陰兩傷致氣滯血瘀。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佐以紫草、板藍根清解餘毒, 全方共奏行氣活血, 通絡止痛之功。

3、烏梅丸加減

烏梅30g, 附子3g, 肉桂2g, 細辛2g, 乾薑3g, 黨參18g, 當歸9g, 黃連6g, 黃柏15g, 黃芩12g, 木香12g, 甘草5g。 每日1劑, 水煎服。

烏梅丸現代多收入驅蛔劑, 實為治厥陰病之總方, 方劑組成寒熱並用, 邪正兼顧, 具有扶正祛邪, 調和寒熱, 止痛除煩等功效。

方中黨參、當歸、肉桂、乾薑、附子、細辛溫養氣血, 理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陰, 緩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 斂浮陽以溫下焦, 並可制桂、附、姜、辛大熱之烈;增以木香行氣調中, 既增強止痛效果, 還能健脾消食, 使苦寒不傷胃,

補虛而不呆滯;諸藥合用, 可充分發揮抗炎抗過敏, 調節免疫功能, 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使寒散熱除, 升降複常, 氣血調和, 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減方

蒼術10g, 生香附15g, 撫芎15g, 炒梔子6g, 神曲10g, 厚樸6g, 澤瀉10g, 枳殼6g。 日1劑, 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樸、枳殼行氣止痛, 蒼術、澤瀉、梔子祛濕, 神曲保護胃氣, 諸藥合用, 共奏行氣解鬱, 利濕止痛之功。

5、清解湯

銀花30g, 連翹15g, 紫花地丁30g, 夏枯草30g, 大青葉15g, 粉丹皮15g, 苦參12g, 炒側柏30g, 炒荊芥12g, 炒梔子12g, 玄參12g, 蒲公英30g, 水牛角片40片。 水煎服, 日1劑。 加減應用加服紫血丹, 每次1支, 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