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猝死前信號 兩類人應注意

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和渝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非人為因素所致的、在1小時內突然的自然死亡。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 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 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見。 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劇烈運動等。 資料顯示, 心源性猝死占到了非事故突發性死亡的80%以上, 我國發生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約為每年54.4萬人, 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和渝斌指出, 健康人的心臟跳動就像鐘擺一樣很有規律, 一般維持在每分鐘60—100次左右。 當心臟疾病導致心跳太慢或太快,

並出現頭暈、失眠、暈厥等嚴重供血不足和胸悶、氣短等心臟缺氧症狀時, 就可能是前兆。 如果此時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 從事過強的體力及腦力活動, 都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兩類人應格外注意

從以上分類不難看出, 發生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兩類人身上, 一是心血管疾病患者, 二是長期壓力大、過度勞累、吸煙喝酒的職場人士。 因此, 和渝斌建議, 心血管患者應定期檢查, 避免反復感冒, 心肌炎、風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別注意。 另外, 要當心猝死的“魔鬼時刻”,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對4000名有心臟病發作史的患者調查發現, 每天上午6—9時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 因此, 有疾病史的人醒後別起床太猛,

先躺一會兒。 最重要的是, 要宣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多纖維、高蛋白”為原則, 控制體重、戒煙限酒, 不要過度勞累, 運動要因人而異, 避免不當的劇烈運動, 心腦血管患者以慢跑、騎車、游泳、步行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宜。

患者發病前, 身體都會發出細微信號, 比如心悸、胸悶、頭痛、眩暈、嘔吐等, 最典型症狀是胸痛, 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 如胃疼、背疼, 牙痛等。 如果你的身體感覺異樣, 尤其是代謝綜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疼痛, 要及時排除心臟問題。

抓住搶救黃金時間

患者發生猝死, 急救的黃金時間在發病10分鐘內,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宗浩教授指出,

面對猝死患者, 最好的辦法是進行除顫或心肺復蘇。 但如果患者發病時沒有條件進行這兩項急救措施, 首先應該想辦法向周圍人呼救, 同時一隻手握成空心拳頭, 在胸前區偏左的位置迅速叩擊2下。

另外, 波蘭卡托維茲市心臟病基金會醫生塔德烏什·佩泰倫茲醫生研究發現, 心臟病突發時猛烈咳嗽幾下, 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爭取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