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澳基因學家:焦慮是天生的

“有的人天生開朗, 有的人生來憂鬱。 ”如今這種說法有了科學依據。 澳大利亞基因學家尼克馬丁在2002國際人類基因組大會上宣佈, 他在實驗中取得了大量的證據證明人體有特定的基因控制著像焦慮和抑鬱這些“情緒”。

雖然醫學界早就發現焦慮和抑鬱是最常見的神經性疾病, 但長期以來, 人們通常並不認為它是一種病, 而僅僅是一種情緒, 有些人甚至責備自己的心胸不夠開闊。 馬丁說, 雖然人類焦慮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但是它們確實是由遺傳性基因控制的, 而且屬於多基因疾病。

馬丁說, 他從1萬對具有親緣性神經性疾病的患者中挑選出其中的600對, 並對他們的神經細胞進行全基因組掃描。 他在實驗中找到了在同一區域重複出現的幾對染色體。 這些染色體對人的神經特質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的的研究表明, 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在西太平洋37個國家和地區中, 每年至少有20%的求醫者患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而在絕大多數政府對保健的財政預算支出中, 心理健康保健平均只占1%。

專家認為, 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對這一問題認識不足, 甚至因為這種心理疾病觸及到個人隱私而諱疾忌醫。

研究衰老基因學的美國科學家大衛施萊辛格也發現,

焦慮和抑鬱等心理疾病會加速人類的衰老速度。 他用小鼠做的基因研究顯示, 焦慮會加速功能細胞的磨損和老化, 使其喪失功能性。 這些“死細胞”數量的增多, 會阻斷其他正常細胞的“運轉”, 造成各種機能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