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甲亢中醫辯證

中醫認為, 這是由於病肝火和炎症和心臟停滯, 肝氣鬱結引起的焦慮, 煩躁和煩躁, 建議你服用口服痰丸和逍遙丸和鱉甲煎丸配合治療, 甲亢中醫辯證, 建議你不要吃油膩的辛辣食物, 調整心情保持, 配合治療, 必要時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療, 如果心動過速可加入心靈治療, 建議到醫院檢查。

1 氣鬱痰凝

頸前癭腫,咽梗如炙,胸悶太息,脅肋脹滿,煩躁鬱怒。 舌質淡紅,舌苔薄膩,脈耒細弦。 治宜疏肝解鬱,化痰散結。 方用四海舒鬱丸、海藻玉壺湯、蒿芩清膽湯化裁。

海藻30g,昆布30g,海浮石25g,海蛤殼15g,牡蠣25g,夏枯草25g,陳皮15g,法夏15g,茯苓15g,象貝母15g,玉金10g,香附10g,赤芍10g。

甲亢初起,肝氣鬱滯為主以疏肝為法,隨其病情發展有肝陽化火之勢,疏肝慎用具有升散作用之中藥,而宜擇具有潛降作用之劑,如氣滯甚者,可加青皮10g,烏藥10g,咽部梗塞者加蘇梗10g,薄荷3g,頭暈者加鉤藤12g,菊花6g,為防肝火灼陰,配伍中可寓斂陰之品,如口幹者加五味子10g,天花粉8g;心悸者加珍珠母15g,代赭石15g;陰虛內熱者加玄參15g,知母15g,黃柏10g等。

2 肝火亢盛

煩躁不安,性急易怒,惡熱自汗,面紅口苦,口渴多飲,頸前癭腫,心悸失眠,手指顫抖。 舌紅苔黃,脈來洪數。 治宜清肝泄火,散結消癭。 方用龍膽瀉肝湯、珍珠母湯化裁。

龍膽草10g,夏枯草12g,珍珠母30~60g,鉤藤12g,丹皮10g,梔子10g,黃芩10g,玉竹15g,丹參20g,赤芍10g。

陽亢化火為主要見症,故以清肝瀉火為主要治則,心火旺者,心悸頻作,夜眠不安,可加黃連3~5g,

情志抑鬱或憂患暴怒,肝失疏泄條達,肝氣內鬱,氣機鬱滯,津凝成痰,痰氣交阻於頸,遂成癭腫,痰乏久郁,凝結於眼部而致目突;憂恚不解,化火沖逆,則是肝火上沖之象,面部熾熱,急躁易怒,口苦目赤,睛如怒視;熱擾心神,則心悸不寐;火蒸津液,汗多外泄;熱灼胃陰,水津內乏,口渴引飲;陰傷胃熱,消穀善饑,多食而瘦;肝大既旺,肝陰必傷,久則及腎,而成肝腎陰傷之局。

水不涵木,筋脈失養,則見肢軟無力,麻木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