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毛五加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中藥志》。

【拼音名】Hónɡ Máo Wǔ Jiā Pí

【英文名】Bark of Girald Acanthopanax

【別名】五爪刺、川加皮、刺加皮、五加皮、蜀五加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紅毛五加的莖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A.giraldii Harms var.inermis Harms et Rehd.; Elutherococcus gi-raldii (Harms)Nakai]

採收和儲藏:6-7月間, 砍下莖枝, 用木棒敲打, 使木部與皮部分離, 剝取莖皮曬乾。

【原形態】灌葉灌木, 高1-3m。 老枝灰色, 新枝黃棕以, 無刺或密被細長剛毛狀針刺, 刺向下或開展。 葉互生或數葉簇生於短枝上, 掌狀複葉;柄長3-7cm, 無毛或疏生短刺毛, 基部近枝處具一輪紅棕色剛毛狀針刺;小葉通常5, 稀3-4, 無柄或幾無柄, 近基部背面常簇生刺毛狀針刺, 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 有時略呈菱形, 長2.5-5cm, 寬1.5-2.5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兩面脈上均疏生短剛毛, 邊緣有鋸齒;側脈約5對。 傘形藥序單生於枝端, 直徑約2cm, 總花梗長約7mm, 偶達2cm;花多數, 甚小, 白綠色;萼筒與子房合生, 邊緣有不明顯的5小齒;花瓣5, 倒卵形, 雄蕊5, 花絲細長;子房下位, 5室, 花柱5, 下部結合,

中部以上分離。 核果漿果狀, 近球形, 直徑可達8mm, 有5棱, 成熟時黑色, 具宿存花柱。 花期5-7, 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地海拔1300-3500m的丘陵、林緣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河北、山西、陝西、寧夏、青海、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莖皮呈鄭筒狀, 長20-30cm, 直徑0.5-1.5cm, 厚0.5-1mm。 外表面黃以或黃棕色, 密生黃棕色、紅棕以或棕黑色的皮刺;皮刺下向, 細長針形, 長3-7mm, 基部直徑約0.5mm;節部有芽良及葉柄痕。 內表面共同綠以或淡棕色, 平滑。 體輕質脆, 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 氣微, 味淡。

顯微鑒別 莖皮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外被角質層;皮刺由纖維組成, 纖維有1-3橫隔。 下皮為6-10列細胞, 淡黃色或橫榨菜色, 細胞類多角形, 微向延長, 壁木化, 具斜紋孔。 木栓層細胞3-6列, 厚壁者1-5列, 切向壁增厚,

木化。 皮層外側為厚角組織, 內含黃綠以物;中部細胞較大, 常破碎, 含少數草酸鈣簇晶;內側4-6列細胞排列緊密, 樹脂道環列。 韌皮部外側有纖維束, 環列, 其內側細胞常破碎而形成空洞。

【化學成份】紅毛五加的莖皮含丁香樹脂酚(syringa-resinol),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拉阿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arabinopyranoside][1], 常春藤皂甙元-3-O-α-L-arabinopyrano-side), 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28-O-L-rhamnopyrano-syl-(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binopyranosyl-28-O-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丁香酚葡萄糖甙(syringol-glucoside)[2], 另外還含胸腺嘧啶(thymine), 尿嘧啶(uracil), 黃嘌呤(xanthine), 腺嘌呤(ade-nine), 次黃嘌呤(hypoxanthine), 腺甙(adenosine), 丙三醇(prepane-triol), 鵝掌楸甙(liriodendrin), 尿囊素(allantoin), D-甘露醇(D-mannitol)[3]和多糖(polysaccharide)[4]。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經已醇處理後剩餘的紅毛五加皮水煎液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40%水煎液5ml/kg靜注能延長烏頭堿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潛伏期,

也能使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立即轉為竇性心律, 但維持時間甚短。 對花背蟾蜍耳後腺分泌物的氯仿提取物中毒所致豚鼠離體心肘及麻醉貓心律失常可轉為正常節律[1]。 早期心肌肥厚大鼠在尾動脈血壓升高, 左心室壁增厚的同時, 出現胸腺, 脾T細胞增殖能力降紙, 白介素-2(IL-2)分泌量也明顯下降, 同時左室肌球蛋白ATP酶活力下降。 紅毛五加多糖10mg/kg, 每日皮下注射, 共14d,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臟功能, 防止血壓升高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力, 從而為心肌收縮提供更多的能量[2]。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紅毛五加皮醇浸膏5g/kg腹腔注射,

15min後, 能使小鼠處於安靜、自發活動明顯減少的狀態。 15g/kg灌胃對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可顯著延長。 5g-kg腹腔注射可明顯對抗安鈉咖引起的小鼠中樞興奮作用[3]。

紅毛五加醇提取液10g/kg、17g/kg腹受苦注射, 對小鼠熱板法和化學(醋酸)刺激引起疼痛反慶有明顯鎮痛作用, 並能降低家兔正常及蛋白腖致發熱體溫, 但對堆亂菌苗引起的發熱體溫無影響[4]。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2g, 加甲醇適量, 製成100%(W/V)溶液, 作供試品溶液。 另取紫丁香甙、異貝殼杉烯酸、β-穀甾醇、4-甲氧基水楊醛作對照晶, 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CMC-薄層板上, 用氯信-甲醇-水(7:3:1, 下層澄清液)展形15cm, 噴以10%硫酸溶液, 於10℃加熱4min顯以。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炮製】酒洗或用薑汁炒後入藥。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活血利水。 主風寒濕痹;拘攣疼癰;艋骨痿軟;足膝無力;心腹疼痛;疝氣;跌打損傷;骨折;體虛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5g;或泡酒。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注意】《四川中藥志》:陰虛火旺者忌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