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南北方補冬有差異!冬至進補要跟著地域來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 代表著冬天的來臨, 從養生的角度來講, 立冬後也進入了進補的最佳時期。 我國歷來有“迎冬”“補冬”的習俗, 古人認為天轉寒冷就要補充身體營養, 食人參、鹿茸等補藥是當時較流行的補冬方式。 如今人們認識到之所以補冬, 是因為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 促進和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 來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 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此時多進補可以補充消耗的過多能量。

因此, 補冬是有科學道理的。 現在在物質豐富的今天, 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立冬進補方式, 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北方吃水餃

在我國北方, 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愛吃餃子。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 不補嘴空。 ”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 人們認為吃了餃子, 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河東水西是“老天津衛”的聚居地, 有立冬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 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 一般倭瓜是在夏天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 經過長時間糖化, 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 味道非常地道, 再蘸醋加蒜吃, 別有一番滋味。

在東北立冬進補也吃餃子, 主要吃酸陷的, 這主要與東北寒冷的氣候有關。

另外東北人在冬至後還喜歡吃小雞燉蘑菇、亂燉等家常菜。 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名菜, 用幹蘑菇、雞肉和粉條一同燉制而成。 榛蘑燴著雞肉的鮮香, 真是名副其實的山珍野味。 亂燉是東北比較普遍的家常燉菜之一, 是將豆角、豬肉、土豆、番茄、茄子依次入鍋, 先炒後燉, 風味獨特, 馨香無比。

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立冬後人們還喜歡吃涮羊肉。 羊肉屬溫補, 有利五臟, 五臟熱了, 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 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 湯底澄清, 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 用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 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 在湯裡這麼一涮, 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裡那麼一蘸,

入口即化, 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格外有味道, 而且是大補。

南方有熱補

在我國南方很多城市, 立冬要吃雞鴨魚肉, 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 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 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 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中醫認為, 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 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寶島臺灣這一天, 人們愛吃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食。 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南京人立冬喜歡吃蔥。 有句諺語, “一日半根蔥, 入冬腿帶風”。 老南京人認為吃生蔥可以抵抗冬季濕寒, 減少疾病的發生。 按老人的講法, 蔥性溫味辛, 能發散讓人出汗, 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 陽氣運行便通暢了, 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因此, 南京人還總結出了“立冬嗖嗖疾病盤, 大蔥再辣嘴中盤”的俗語。 南京人不僅是生吃蔥, 燒肉、燒魚裝盤後也不忘特意撒滿一層南京特有的香蔥, 讓新鮮的蔥花一起下肚, 既吃了美食, 那青白玉般的蔥兒又帶來冬季裡的健康。

在福建很多地方, 立冬要吃甘蔗。 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 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 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 吃了不上火, 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 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中國幅員遼闊, 從北到南無論氣候、風俗都差異很大。 立冬時節, 北方往往已經草木凋零、寒意逼人, 正是“水結冰, 地始凍”的孟冬之月;而南方很多地方卻依然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冬至進補方法, 但只要健康、合理, 都是值得推崇的。